刘小卫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城关中学 715200
摘要:自新课改实施以来, 加强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随着我国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重视,也迫切需要一些地理学方面的综合型人才。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培育成为现阶段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学科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希冀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素养; 教学
在高中阶段,地理这门学科对高中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全面发展。故而,地理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地理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主针,明确教学目标,探索合理科学的教学法来改善教学环境,并准确把握提问时机,促进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并通过合作探究,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情境,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将基于自身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对学科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作了深入阐述,为广大教师提供有利的参考。
一、学科素养的分析概述
1.以教师视角认识学科素养
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学生地理学科素养,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因此,高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时,必须注意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其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从而促进高中学科素养的提高。此外,由于时代的发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实际,适当加深课堂的学习深度,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另外,对于教师本身来说,还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老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只有在自身具备足够的素质之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提供反馈,从而保证教学策略和知识传授等方法的正确有效运用。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成长也是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自我学习时,应注重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重点的学习与成长,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以学生视角认识学科素养
对高中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今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学地理学习主要还是包括人地关系,思维,实践,认知等。通过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存在的力量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入手。另外,就是学科思想性。学习地理要有自己的基本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对地理学科所涉及的各种知识有所了解,从而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掌握了以上两方面,学生就能进行相应的练习,进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方面的实际问题。此外,学生通过对人地和谐发展的学习、思维能力的锻炼和生活中地理问题的实践,就会对地理学科产生一定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促进了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提高。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具备基本学科素养
地理学学科涵盖了国内外的地理知识,以及各种类型的概念知识和常识性知识。有些地理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是分不开的,在记忆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对比、辨别。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地和谐的重要性,理解了地理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意义,体会到了地理学习的魅力,从而更加积极、深入地学习未来的地理知识。
2.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践
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观念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很明显,地理学习的内容是层层递进的,有很多知识点相互关联。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意知识的整合,就会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习地理学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通读,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基本学科概念的过程中与自己的生活环境及时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体系,使之在以后的深入学习和实践中更具灵活性。
三、学科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导入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模式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问题是沟通与交流的基本方式。透过提问,老师不但可以检视学生对基础地理知识的学习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逐渐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问题的运用。地理学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了整合思维的要求,旨在使学生结合自身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运用整合的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有效运用情景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在地理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为例,笔者提出与教材教学重点相关的内容,如“我们所在城市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课堂教学伊始,笔者设计了启发性问题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思考,然后,笔者引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也会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听讲上。积极运用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解决问题。解决地理学习的难点内容,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逐步地在听、说、想中,使学生形成地理学习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点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难题。
2.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组织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问题探究之中。例如根据教材内容,鼓励和引导学生改变地理情景剧,组织课外地理活动等。例如,学习现代旅游基本要素,就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星期天到当地环境优美的城市周围进行考察,让他们依据所学“旅游六要素”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当地是否存在旅游开发的可能性。
例如:以“中外名园赏析”一课为例,笔者组织开展 “旅游节”活动,运用情景演绎法,对各个景点进行介绍。教学开始前,笔者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景观的形成过程,了解各景观的形成历史、文化积淀、景观特色等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景观论辩,每个学生代表一个景观,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魅力。同学们通过自己前期搜集的材料与同学们争论不休,在争论不休的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这一景观的认识,也认识到它存在的问题,从而利用所学的知识共同协商解决,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开展合作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研讨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简化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通过设置合作教学情景,教师可以激发师生间的合作,以及师生间的合作,从而在地理课堂上强化学习者的力量,使有效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发挥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中情境的设置,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同时唤起学生对地理内容的探索意识,实现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容量的扩大。
例如:以“传统产业与新产业”一课为例,笔者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调查与探索实践,引导学生考察自己所处地区的传统产业与新产业,在实践与探索中发现传统产业与新产业的不同特征,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实践调查与研究中,还能加深学生对周围生活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形成对比式学习思维,同时学会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的定位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日益重要,特别是在学科素养的培养上,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我国人才需求的重要前提。但是在现阶段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并要综合考虑到教学实情及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以便更好地保障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秀梅.高中地理选修课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以“城乡人居环境——银川”为例[J].地理教学,2020(9)
[2] 郭华娟.核心素养下地理课堂教学方式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增刊2)
[3] 李国锋. 核心素养理念下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J]. 甘肃教育, 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