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韦林镇中心小学 715113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一刀切”教学方法,所有的学生教学内容及方法相同,做同样的练习,提同样的问题,导致上层学生“吃不饱”,下层学生“不能理解”的情况。因此,教师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认真分析学生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数学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策略;核心素养
引言
分层教学是一个教学概念,近些年备受各学科教师的重视。要在教学中有效应用这一模式,教师就要结合所处的教育环境,充分利用拥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特色的教学计划设计。分层教学是循序推进的教学活动,包括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深入学习、习题训练与设计、总结反思与评价等环节。教师在这些环节中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范例资源,然后对学习秩序进行引导和维护,如此便可以让学生在激发主观能动性的情况下进行分层学习。
1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1.1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分层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必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最大限度地设计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收获数学知识,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真正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钻研、创新教学方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从教材和各类相关资源中得到启发,不断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
1.2有利于学生未来数学的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牢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一定要尽量让学生在开启每一次新的学习活动时,都不要抱着对已学知识的疑问。分层式教育就能很好地达到这个效果,因为即使部分学生的能力较差,但是由于已经被分配到同一班级,教师在这样的班级授课时会适当放慢进程,并且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反复强调。
2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2.1科学划分学生层次
分层教学法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的一种方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是该教学方式应用的首要内容,分层是否科学、合理也是影响分层教学法应用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确保分层教学法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增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将学生层次的划分作为重要的教学设计环节。在划分学生层次时,由于教师对新加入班级的学生了解不多,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虑的因素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教师也不能完全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层次。
除此之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自身的潜能、学习能力等众多方面的因素,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符合具体的标准,确保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式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层次的划分是分层教学法实施的关键,但这并不是简单的教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确保教学实施的有效性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要采取科学性的分层方式,在教学难度较大、比较复杂的知识时,采取差异化的教学设计,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态度,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本身。
2.2教师应细化教学目标
通过结合学生的层次与学习能力,把学习任务细化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借此让全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收获学科自信心。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教学目标从掌握图形特征、理解求算公式的计算依据、学会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掌握公式的灵活转变及其延伸拓展。教学目标是不断深入的,既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又有助于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对一个公式形成牢固的认知。备课时,教师要把教学内容的分层重点放到基础层面上来,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相似的,没有太大的差距。课堂教学要在完成基础的前提下,再对学生进行能力提升。所以,分层备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把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吃透,之后再要求学生灵活运用。
2.3在核心素养下,数学问题合理分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据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进行调整,整节课下来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分层设置数学问题,让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方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分别做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提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区别?”“如何由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可以将平行四边形沿着高进行平移得出长方形,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是沿着高平移呢?”在通过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中,找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教师为了巩固知识,提出问题:有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底是 4 米,高是 3 米,另一个底是 6 米,高是多少米? 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能将面积公式灵活运用,很快学生算出高是2 米。上述案例,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课程,并将问题由浅到深逐层深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找到知识的根源,并能灵活应用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更加关注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能够使新知识的讲解符合学生的特点,增进学生的体验。这一教学方式能够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补充,将二者充分结合,能够保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完成与自己能力相适应内容的学习,进而在数学学习中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步对难度较大、相对复杂的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参考文献
[1]林娜.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2017(9):101-102.
[2]余淦.试论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