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胥志忠
[导读] 本文章对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胥志忠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连城乡连城初级中学  344117
        摘要: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要求,进而为学生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但是根据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际教学情况可以看出,其中依旧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导致整体教学质量无法有效提高,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系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培养的学科,对学生整体素养及能力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正因如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才更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寻找能显著提升与优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方式方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落后
        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讲授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的过程之中,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阐述。不讲究方式和方法,对于一些知识只是进行单纯的论述,没有结合实际生活的具体经验,对于课本上的内容只是进行简单的陈述。在制订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没有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参考,对于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无法进行及时的融入,并不能和道德法治知识进行相应的结合。
        (二)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不足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虽然落到了实处,在很多方面减少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但是在实际教学时还是存在一些弊端。就目前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不足。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按照自己的思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大多数时候都属于被动学习,这就很容易使一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有抵触心理,很难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进行思考。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并得到真正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引导他们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对道德与法治课形成正确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友谊与成长同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教学正式开始之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不同年龄段的自己与朋友之间发生的趣事、照片等,并想一想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朋友圈、交友方式等是否发生了变化?然后在教学进行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讲一讲自己和朋友间发生的事情,这样从生活中实际发生的瞬间,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然后通过共同的分享与交流再一次感受到友情的伟大力量,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正确地看待朋友圈的变化,更为深入地了解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从多方面感受到友谊的作用。
        (二)加强课堂互动,在融洽氛围中开展教学
        在教学“爱在家人间”这节内容时,笔者便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提问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笔者设置了诸如“在家庭生活中,你爱你的家人吗?为什么?”“你是因为什么爱你的家人的?在与亲人相处时,你们是否会产生矛盾与冲突?”“面对家人间的矛盾与冲突,你们一般都是如何化解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很好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更为重要的是,笔者能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他们认知上的误区、理解的正确观点,并以此为基础,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给学生讲解“爱在家人间”这节内容的重点。如此一来,我们可以看出,在有效的师生课堂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得到有效的引导,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三)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本身需要老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交流传递,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只负责讲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而忽视了与学生的讨论交流过程。如果教师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将会导致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受到削弱,降低授课效果。因此,教师应当使用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结合,使初中生能够在相互合作的情况下,根据信息技术的指导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意愿组成小组,并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表达本小组的需求以及讨论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并加强对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分析,实现有效的指导过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以此在让学生对学科学习产生兴趣与热情、具备学习的自主能力的同时,切实优化本学科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从而推动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及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富强.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2):92.
[2]黄思华.立德树人,依法育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价值及实现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11):220-221.
[3]张炳玲.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中),2019(07):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