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林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610000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我国新兴的一门基础教育,在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良好习惯、吃苦耐劳等品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的逐步发展,素质教育与劳动课程的结合,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改造应试教育的强有力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因此,为了贯彻全面素质教育方针,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对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劳动教育;素质教育;小学
曾经有人论述过: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都能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充分表现出来,并在劳动中考察人的各方面发展。所以,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生产劳动从人的发展问题中除去。因此,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劳动不仅创造了世界,还创造了人本身,所以要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渗育每一位学生,并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一、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劳动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溢美、以劳促创新等多重教育目的。学生通过参与劳动,在劳动过程可以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友爱美德、吃苦耐劳精神、遵守纪律道德等多方面意识,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感。
通过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从而促使其身体得到有效的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思维意识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不重视劳动教育。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分析
1、转变教学认知,重视劳动教育的课程意义
学校是儿童成长的平台,是培养儿童成为未来接班人的基地。小学阶段更是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最好时期。在以往的教学中,劳动教育一直都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这就造成学习以及教师对劳动课程的认知不够,认为劳动课程只是一门小学生玩耍的课程,从而也就造成学生的劳动素质得不到锻炼,进而使素质教育完成不了进一步的推进。因此,学校应该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生课程计划》开设劳动课,安排劳动老师,让劳动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劳动创造世界”这一句话的含义。同时,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润化。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始时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才能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因此,小学生在进行劳动学习时,教师应当主动关心学生,给予他们正确的劳动教育和思想上的指导,确保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让劳动课程的教育意义得到全面的体现。
2、在班级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
班集体的劳动更是有利于学生劳动观的形成,通过班级学生共同的劳动,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劳动技能,在劳动中促进团结友爱,在劳动中锻炼学生的吃苦能力和意志力,同时也使学生的劳动能力得到锻炼,促使其劳动观得到正确的发挥。例如:学校举行大扫除时,教师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指派一人为小组组长,下发打扫任务。然后教师再让组长们进行组内分工,学生们分工擦窗,扫地,拖地,擦桌子,抹凳子,倒垃圾等。分工目标明确后,部分会打扫的学生,教师就鼓励他们积极的去做;对于不懂做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引导,或者让其他学生一对一地教导。经过这样一次大扫除,让学生们在劳动中学会了劳动技能,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了开设劳动教育的意义,促使每位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有利于一个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3、在家庭中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
随着我国科技的逐渐进步,各种各样电子产品也层出不穷,让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方便。电饭煲取代了人工生火煮饭,洗衣机释放了人们洗衣的劳累,智能扫地机器人代替了人工打扫,科技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轻松,人们也逐渐趋于懒散,更甚至现在的孩子凡事都依赖父母,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甚至连简单的打扫都不会。更严重的是有小部分学生上了一年级,也要父母一口一口喂饭,如果不喂就坚决不吃,从而导致其长大后,连一份像样的工作也没有。因此,为了使学生的劳动素质能够得到强化,家长在家庭中应该对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让孩子从小爱动手,勤动手,让其放学回家后,多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中的家务要分担做,从而使其养成正确的劳动意识,促使我国劳动教育得到推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劳动可以锻炼意志力,培养学生承受挫折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劳动教育是学生初始成长阶段中不可缺失的教育之一。
参考文献:
[1]小学劳动教育与素质培养初探[J]. 陆小平.??教育探索.?2000(04)
[2]认真开展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J]. 韩桂兰.??青海教育.?1997(Z1)
[3]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人学思考[J]. 孙福胜,杨晓丽.??教学与管理.?2020(11)
[4]在劳动中思考与创造——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理解劳动教育内涵[J]. 洪良清.??福建教育.?2020(21)
[5]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小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探索与实践[J]. 蔡其勇,张会欣.??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