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陈日相
[导读] 初中是学生升入高中的重要转折点,初中阶段的学习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高中阶段的受教情况。
        陈日相
        瑞安市陶山镇碧山小学         325200
        摘要:初中是学生升入高中的重要转折点,初中阶段的学习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高中阶段的受教情况。为了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需教师给学生提供新鲜感,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可以选择新颖的教学模式等,都能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与学习欲望,让学生带着疑问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学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历史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策略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在当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为主,这是由于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学科地位虽然不比主科重要,但是仍然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历史老师为了应对考试,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绩,更是要求学生对重点知识死记硬背,完全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感受。同时传统考核方式以学习成绩评定学生的好坏,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教学理念下,长此以往,极易降低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历史教学高效的开展,更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过度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部分历史老师要求学生对重点知识点死记硬背,以至于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背景、文化及思想还未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背诵,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而且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老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整节课堂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缺少合作与交流,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认为,提高历史学科成绩的关键只需将课堂讲解的知识点背诵下来,这种学习态度不仅不利于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无法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历史文化中的精髓。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策略
        1、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欲望的培养力度,只有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学习欲望,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为课后自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维要活跃,教学面要广阔,绝对不能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灌输式教学,而且在教学方案设置中就会对历史结构的设计,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能力,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历史知识的研究与分析,引起学生的关注与重视,从而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


        例如,对“盛唐气象”课程的教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了关于2001年上海APEC会议内容,在视频中让学生详细观察各国首脑的穿着,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各国首脑身上穿的是什么服装?”学生通过对视频的仔细观看,回答教师的问题“唐装。”教师会再提闻‘为什么在今天人们仍然喜爱唐装?说明了什么?”学生对问题详细地分析与探究,积极地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需要一一做出评价,绝不能重视教学进度而忽视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与评价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然后教师进行课前引导教学的总结,以此为基础,引导出唐朝发展史相关内容,让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特色等,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整个教学工程与教学进度都能够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开放的历史价值观。
        2、实施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更符合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引导者,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历史内容进行自主分析,为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历史事件,以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教学。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历史事件,编排各角色扮演的形式对历史事件的讲述,既可以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又换一种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全面掌握。
        例如,关于“国共合作”相关知识的教学,由于国共合作的时间、事件内容等不同,为使学生对每次合作的内容、时间全面地掌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国共合作的人物、每次合作的事件内容等,一方面,使学生对每次国共合作的内容有一定的掌握,还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在学生积极参与、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以旁观者的角度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与分析,更全面地了解与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案的设计环节中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确保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教学,使学生都切记对历史事实、人物的尊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3、拓展基础知识
        无论是对历史知识的教学,还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学,都不需要单一化地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而是以教材知识为教学基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不断地拓展基础知识,打破传统化的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还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结合历史事件内容、历史发展历程等掌握相关规律,以积极健康的思想对历史知识的分析,与应试教学方法相比较,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应用,针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的评价原则与标准,从而才能确保每位学生对历史全面、认真地看待。
        例如,“对新中国外交”相关知识的教学,需要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扎实地掌握,选择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历史背景等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可查阅资料、搜集学习素材,小组内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为每位学生都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与机会,注重每位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对教学方案的设计,都是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从而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
        三、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课本进行教学,并根据课本内容适当地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提升历史与社会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叶萍.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16,(20):127-128.
[2]顾建林.初中历史与社会探究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2016,(3):27-28,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