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黎栩
[导读] 初中历史学科的思维性强,还具有人文性、社会性等特点,内容复杂、涵盖面广,理解难度大。
        黎栩
        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 530008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的思维性强,还具有人文性、社会性等特点,内容复杂、涵盖面广,理解难度大。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教师不仅需要生动、直观的体现历史内容,还需要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历史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历史教学来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以提升教学有效性,在引导学生深刻认知历史知识、体验历史情感的同时,挖掘历史育人元素,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落实,传统的低效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更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需求,而如何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以充分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师们的重点研究课题。何为高效课堂呢?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以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要素为基础制定教学任务,其次要采取有效手段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充分认知,深刻体验了历史情感并提升其价值观,再次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参与、表现积极,掌握了学习方法等。
        一、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与家国情怀
        历史和我们当下生活的时代相距较远,这种时代背景差异下的社会活动、民族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观念等都不相同,初中生往往缺乏时空观念,他们无法立足于历史内容所处的时代来领会历史知识,感知历史文化。对此,教师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将内容精彩的呈现,比如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工具,以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调动学生情感来感受历史文化[1]。以《秦统一中国》为例,首先,教师要将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以及秦始皇所做出的改革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构建逻辑清晰的知识框架,对于相关事件发生的顺序以时间轴的方式来体现,与其他内容结合构建思维导图,使历史内容的时间感、空间感更加明显,将其制作成PPT课件展示,以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其次,课件中的标题部分需要采用大号字体,这样能够凸出主题,而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可以将字体加粗、变换色彩以及横线标注等方式来体现,便于学生在听课时快速的抓住主要内容。再次,多媒体有大屏投影功能,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穿插与历史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进行播放,比如长城的修建、规模以及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等等,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
        教育的本质是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学生的发展需求应当是教学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对此,教师首先要明白,学生学习不是任务,而是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需要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要求。

对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灌输式模式,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对历史知识充分探索、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2]。以《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为例,教师先为学生提供导读大纲,让学生参照大纲并结合教材内容,找到夏商周兴衰的原因。然后,教师开始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各个朝代建立和灭亡的时间等。在引导学生自主解答这些历史问题时,涉及到史料实证方面的,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我们了解历史多是通过文字描述,而且受到前人对历史态度的影响,但是有些历史信息至今缺乏有利的证据。对待缺少证据的历史内容,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杜撰或者捏造历史,要分析有价值的历史材料,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认知历史。如果涉及到历史解释,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历史观念的形成。还需注意,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会对一些历史事件产生新的解读,教师对此需要予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不要急于否定。虽然有了前人给出的意见分析,但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视角在认知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帮助学生客观的、以事实为基础来正确的认知。
        三、通过有效互动探究现象本质,培养其唯物史观
        学生的历史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教师采取的统一教学内容和方式对部分学生来说不适用,因此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思维不同,同一个问题学生考虑的角度、深度、宽度都有差异,教师仅仅将自己的认知表现给学生或者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问几名学生来交流,根本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这些都是影响课堂互动效果的因素,没有充分的互动,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也就难以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对此,教师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把握好互动交流的时机,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分析历史内容,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的能力[3]。通常,教师可以将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或者教学的重点、难点作为互动交流的话题,利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方式来分析、解决问题。以《土地改革》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土地改革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阻碍?二是土地改革对我国农业发展以及社会建设具有哪些方面的影响?这两个问题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所涉及的社会存在与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唯物史观对问题分组讨论,最后教师对各组答案进行总结和完善,这种相互交流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内容有整体、系统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唯物史观的内容。
        四、结束语
        教材内容的精彩呈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以及师生互动的程度,均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也是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所以要构建历史高效课堂,教师也需要从如何优化这三个方面来考虑。此外,历史教师在传播历史文化的同时,还需要更充分的挖掘历史育人元素,通过历史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自我发展,社会发展,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通东.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分析[J]. 教育界, 2020(3):61-62.
[2]吴杰. 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No.669(01):189-189.
[3]罗莉丽.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创建研究[J]. 科技资讯, 2019, v.17;No.552(15):116+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