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活动探究·素养提升——以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单元为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邓蕾
[导读] “活动·探究”单元体现了统编教材的开拓与创新
        邓蕾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金帆实验学校 311200
        摘要:“活动·探究”单元体现了统编教材的开拓与创新,直指新课标中语文课程的性质,旨归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中通过“用任务来驱动,在活动中探究,促核心素养提升”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变“教知识”为“教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能力与素养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活动·探究  单元整体教学  教学设计
        一、“活动·探究”单元的意义和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
        统编教材吸收了近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改变了传统的阅读单元形式,从八年级上册开始增加了“活动·探究”单元,将一直以来的课文组织形式,改变为以任务为先导,以活动为主体,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动态系统。“活动·探究”单元作为统编教材的创新之一,整合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访谈记录等,形成了一个综合实践系统,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活动·探究”单元的编排是最直接地指向新课标,但实际教学中,“知道”并不能“做到”,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单元后的写作练习,教学实践中比比皆是;学生零碎的知识获取+低效肤浅的思维训练,学得“一地鸡毛”“高耗低效”。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要用好新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实现教学的高效益,教师必须树立“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核心素养时代,我们需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大单元学习……”“单元整体教学是从零散走向关联,由浅表走向深入,由远离生活走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的教学,有效避免了单篇教学篇篇精讲、没有轻重的弊端,让教学任务更突出,教学目标更清晰。教材在编排“活动·探究”单元时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即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写作表达。顺着这个思路,把握“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旨归”的设计原则,笔者以八年级上册的新闻单元为例,试着“用任务来驱动,在活动中探究,促核心素养提升”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二、“新闻的阅读、采访与写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及分析
        (一)打破篇与篇的界限,自主进行新闻阅读,对比中建构新闻基本知识。
1.分析教材和学情
        新闻单元三个活动任务单,“任务一”是以群组形式呈现新闻各种文体的阅读任务,类似于“群文阅读”或“专题阅读”。六篇课文《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呈现的新闻文体是消息、新闻特写、通讯和新闻评论。如果还按以前注重语言品析、主题挖掘的课堂教学模式,本单元教学将十分枯燥乏味,因为它既没有小说的一波三折的情节,个性丰富的人物;也没有散文优美灵动的语言,引入深思的主题;更没有古诗文经典的魅力和传唱度。它贴近现实又显得陈旧,它短小精练却不“美丽动人”,它语言朴实准确而少了些韵味,但是这个单元的学习却在信息化社会中越来越彰显它的重要性,它能培养学生获取新闻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辨别是非黑白的品质,提升学生新闻媒介素养。
        八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自主阅读各种文体的能力,理解能力也进一步加深,能初步把握一些文体的特征,但知识的储备不足,导致缺少整体意识。鉴于此,我变“教课文”为“教策略”,打破篇与篇的界限,通过横向对比阅读寻找共性,聚点而教,来关注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从而使新闻知识快速传递给学生,且在其头脑中不断强化。
         2.统领主题和要素
         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把握各类新闻体裁的特点,获取主要信息,体会作者的态度倾向,建构新闻相关知识。
         3.确定教学目标和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从单元整体性角度考虑,我将新闻单元“任务一”部分,重新进行整合,确立了下面的教学目标和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

    (二)整合小组力量,开展新闻采访活动,探究中展现综合实践能力。
         1.分析学情和现状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内部思维动作的“静态”学习方式,“活动·探究”单元改变了长期被忽视的语文实践活动,确认这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并突出学生和活动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本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正体现这种改变。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的显著特征是理性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很快,发散性思维也迅速发展。学生对身边的事有强烈的好奇心,常常不满足于教师或教科书中的解释,不喜欢现成的结论,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独立思考,提出高明见解,大胆设想,所以新闻单元安排采访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亲身体验,充分参与;在彼此合作探究中,能锻炼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生、师生之间的感情。
        2.统领主题和要素
        能捕捉新闻热点,完成新闻采访及整合;训练要素为分工合作与自主探究。
        3.确定教学目标和策略
         一则新闻的产生过程基本为:选题——提纲——采访——写稿——排版。利用任务驱动设计新闻活动指导课,设计如下。

        学生在活动指导课上围绕任务单1,通过全班讨论学生明确新闻采访要注意的事项。如:
        准备采访问题时,最好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想一想采访对象是否有兴趣回答、怎么回答、回答的内容是不是自己需要的。
        采访时要礼貌友好,营造有利于交流的氛围。
当问到令采访对象不悦的话题时,要考虑对方感受,暂时跳过这个话题,让采访继续。要事先与采访对象沟通(能否拍照、录音、会问什么问题等)。
把控好采访的主题和时间;记录采访要点……
        围绕任务单2,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拟出下列采访问题。

        针对任务单3,学生在前两个环节已经积累了经验方法,所以安排在周末进行,要求全程录音,防止记录采访要点不完整;拍照可以为后续编辑制作报纸收集素材。此环节相对保守的要求采访家人和朋友,没有完全放手学生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原因有二:学生首次进行真实采访,从采访对象角度讲能保证人人都能采访成功;纵观整本书,从单元与单元的联系看,本单元后面就是传记单元的学习,这个采访实则为传记单元的写作教学服务。下面是一名同学的采访提纲(部分)。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10.8采访对象家中.
        采访对象:杭州市非遗传承人谢国民(采访人的爷爷)
        采访目的:了解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范制技艺
        采访方式:访谈,录音+拍摄
        采访器材:手机录音、照相
        采访问题:1)什么是葫芦范制技艺?
        范制葫芦就是把开花坐果后的葫芦按人的意愿生长,具体形式有这样几种形式1、夹板葫芦葫芦,葫芦生长过程用板夹着生长;2、布袋葫芦,开花坐果后的葫芦,放入预先准备好的布袋里面生长。3、模具葫芦,把葫芦放在有造型、花纹的模具里面生长,这个成功率比较低,大概在在20—30%之间。
        2)什么时候开始对葫芦文化感兴趣的呢?
        小时就我们家这样一门技艺,我的爷爷(太爷爷)给我种过腰比较细的葫芦,用的方法是把布条绑在生长时的葫芦腰上,你爸爸工作了几年后,2005年说服我一起在家种了一亩地的葫芦,套了一些模具但是失败了,06、07、08、09、10每年都种,每年都碰到新的问题,葫芦感染病毒、葫芦直到2011年才种植成功,至今你爸爸业余时间和我一直种植葫芦少的时候种一亩,多的时候种六亩,十五年里尝试种植了国内、外各个葫芦品种,各种葫芦范制技艺。
        3)可以简述一下您的葫芦范制技艺工作内容吗?
        葫芦范制原型模具设计,硅胶模具制作,石膏模具批量翻制;不同产地葫芦品种在萧山的试种,葫芦范制技艺关键技术难点是根据不同的葫芦品种,范制出不同的造型,如要范制圆柱形茶叶罐需要用棒子(牛腿)葫芦,棒子葫芦品种有大、中、小棒子,不同品种大小直径不同,葫芦放在模具里面生长模具大葫芦小长不满;模具小葫芦大葫芦,葫芦容易在模具里烂掉。需要不停的尝试,选种、调准模具大小就是我们目前的工作,我主要负责种植管理。
        4)葫芦范制种植加工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09年我们种了六亩葫芦,葫芦开花坐果了,结果碰到梅雨季,雨水比较大整个葫芦地都被被水淹了,水淹了三天后,天晴后葫芦都死了。
        5)在从事葫芦范制技艺工作过程中,您觉得什么是最困难的呢?
        葫芦范制技艺的流程是土地、种子、模具设计制作、育秧、移栽、搭棚架、生长过程中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套模具、开模具、后期处理等等,环环相扣每一步都不能出错,这里需要做好每一步,在前后7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每个步骤,每个细节不出差错就是最困难的。
        (三)编辑制作报纸,达成新闻写作目标,合作中提升新闻媒体素养。
        1.学情和现状
        学生对新闻文体有一定的认识,加之对新事物的好奇,乐于进行报纸制作和消息写作,但知识经验有限,在后续活动中仍然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需要同伴的交流合作。
        2.统领主题和要素
        在采访基础上完成新闻写作;关注社会、国家、时事,能自主思考,明辨是非,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
        3.确定教学目标和策略
   
下面呈现的是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标题不够鲜明醒目,个别同学的标题完全不能概括新闻内容;
②分同学导语啰嗦,不能揭示新闻要旨;
③主体部分结构不清,或要素不全,“倒金字塔”结构还不会使用;
④缺少必要的背景和结语,情感倾向不明;
⑤新闻语言的使用不够严谨、准确,用词需要仔细推敲。
⑥新闻选材不够新颖,创作意图不明……
        围绕任务单3,学生自由组合,由统稿、美工、编辑等分工制作了一份报纸,在后续学习中,小组之间互评,评出最好的作品张贴在走廊上。
        三、“新闻的阅读、采访与写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考
        1.关注核心素养的提升。“新闻的阅读、采访与写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既包含对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新闻文体写作知识的学习,又包含对新闻采访、摄影、报纸设计等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素养。不管是采访任务中的确定采访思路、设计采访提纲、记录采访要点,还是完成新闻写作,进行报纸编辑制作,学生的自主探究贯穿始终,其高阶思维和听说读写能力也处处得到锻炼。
        2.关注学习方式的整合。“新闻的阅读、采访与写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将多种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活动整合在一个大任务之中,各个活动之间是连接贯通,相辅相成的,不能将其割裂开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关注教学评价的呈现。评价能有效驱动学生的活动,把活动中的语文要素以评分规则呈现,能有效指向学习中能力要素的达成。“活动·探究”单元的评价要区别于其他教学单元,不能简单唯分数化,应该是基于活动过程的,在教师给出的框架之上,由学生自主制定的。
        
        
参考文献:
        【1】章新其等.“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9
        【2】韦海荣.对单元教学的再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4
        【3】沈建忠.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20.2B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