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数学组?130000
摘要:对于班主任而言,不仅需要重视学生成绩的发展状况,还需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尤其,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灾区,究其根源,小升初所来的学科增多、课程难度上升,这也将会使得多数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造成学习心理的挫败感,另外,初中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人一生的逆反期阶段,在如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信息时代,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如果班主任不及时干预,那么后果则不堪设想。为此,本文基于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为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基础上,谈论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方法研究
在初中教育中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全面发展。班主任是学校学生的“家长”。因为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往往浮躁叛逆。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扮演组织者的角色,还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为了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人格、心理和道德行为。为此,本文基于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为题,通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基础情况、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三个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整体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逐步走向多元化、开放化的发展趋势,初中生在如今多元并存的信息环境下,初中生的思想意识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可能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思想等等,这些不好的思想价值观念,严重危害到初中生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此,作为学生的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业路途的引路人,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掌灯者,所以班主任需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走向阳光积极的人生道路,使其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事业有着更好地发展前景。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
多元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逐渐发展。在如今信息多元并存的社会环境下,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并存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代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处于发展独立意识的阶段,对社会上各种思想热潮和价值观有自己的判断和追求。
他们追求个性,标新立异,这是当代初中生的一个重要特征。由此,当代初中生的价值观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对问题的看法有不同的视角和理解,以至于在某些情况下初中生的一些行为和看法会是错误的和特殊的。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具体来说,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自信
大多数父母都有期待孩子成人成才的普遍心理。所以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导致很多家长只看到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秉持着“棒打出人才”的教育理念,过分负面地评价学生,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其他能力与别人相差甚远,从而产生极度的自卑。
2.人际关系不好
有些学生成绩非常好。 经常受到父母和其他学生的称赞。 另外,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太溺爱,学生的自我意识变得非常强。 在人际关系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和别人在一起时,格格不入,交际不好,有时会感到不安,对生活失去自信。 不仅如此,也有学生出现傲慢的心理现象,认为自己比别人厉害,没有和别人共同的话题,人际关系就会长期恶化。
3.抗压能力差
许多学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是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让孩子一味学习,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这样下去只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 这个问题是第三阶段学生中最明显的,许多学生说“他们面对无法摆脱的压力,心里非常崩溃”。 他们的心充满挫折感,非常焦虑,有时也会出现失眠等现象。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
1.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革新班主任的工作方式
在新的时代,个性化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的主流思想特征,因此中学学校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创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一直坚持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目标。不能单纯以说教式的方式进行管理教育,不能以轻视学生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觉得学生年龄小,没有生活经验,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可以随心所欲,但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多听学生的心声,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站在朋友的角度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加强对学生生活的关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而言,第一,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注意的问题之一,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要正确控制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发掘学生的心理问题类型,找到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学生内心的矛盾和矛盾,提高班主任管理感染力。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引导学生走向积极的心理发展方向。有效发展学生进取、进步、自信、亲切等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正确认识过去,对现在积极乐观,对未来有希望。第二,了解学生的感受。初中学生已经有独立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不会因为老师的想法而改变自己。这也给班主任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不成熟。这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辅导,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在现阶段,考虑到学生的情绪变化,班主任要实施更好的指导教育战略,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情绪,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根据学生的情绪问题深入挖掘学生的问题根源。然后,在解决他们问题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确立正确的心态,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再次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可以有条不紊地解决自己
2.建立和谐友善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班级的学习氛围是直接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如果周围的学生都努力学习,他们就会自己学习。他们心里可能会感到不安,因为他们和别人不一样,这是在人类基因的群体效应导致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班主任应该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让学生都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初中班主任要组建班级干部团队,使得班级干部带领其他学生的积极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班级群体的凝聚力,有效激发全体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加专注于自身的建设。最后,班主任要正确引导正式学生的心理特征,正确引导学生开始与异性交往,让学生正确认识,以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并灌输学生有问题时寻求班主任帮助的意识。从而在班主任和学生的良好沟通过程中,解决他们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心理教育环境。
3.与学生父母积极沟通
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果家长反对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无效。因此,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提高与家长的沟通频率,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引导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只有家长支持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进行补充和扩大,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辉.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教书育人,2016,(34).
[2]胡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
[3]贾顺姬.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