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蒋飞虎 黄小津 杨净云 耿后珂 唐淼
[导读] 海绵城市理念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环境污染持续恶化的局势下,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建设稳定发展。
        蒋飞虎   黄小津  杨净云   耿后珂  唐淼
        天津农学院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环境污染持续恶化的局势下,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建设稳定发展。市政园林设计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作用和价值,需提前做好设计相关工作。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园林设计
引言
        现阶段,随着社会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前进,带动了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创新,同时高效地融合了低碳理念,促使艺术和环保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展示绿色观念。并且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林理念,具有增加植物种植面积、营造不同的景观视觉效果、提高植物成活率等优势,是当前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充分结合城市园林所处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策略尽可能地体现低碳理念,实现环保有效性和持续性。
一、海绵城市相关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结合城市相关的规划与管理,将城市内部的建筑、绿地和道路及水系等生态资源和功能,蓄渗和缓释雨水,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将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等城市发展方式应用到其中。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兴的概念,在我国推广速度较快,不仅可以为城市增加绿化面积,也能够结合有效的自然方式保护水系资源。另外,需要注意,海绵城市建设所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观格局建设,而构建海绵城市就是建立相关的水生生态基础设施,也是最高效和节约的途径,进而海绵城市建设与园林景观建设设计密不可分。其中低影响开发主要是结合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和净化等功能控制径流的总流量、峰值和污染情况。在海绵城市建设后,需要结合生态优先的原则,结合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将雨水最大限度实现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以导水和排水为准”的城市设计理念,可结合树林、草地、湿地等吸水特征与特性,消化城市积水的基础上,补充地下水资源。这种海绵城市理论的实施,既可以缓解城市用水和地下水位紧张的状态,同时能够避免城市大量积水和雨水汇集导致的洪水或者泥石流灾害等,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总体平衡,保障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二、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优势
        海绵城市属于一种新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该理念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热岛效应、积水问题等。目前,为了保证环境的整洁以及群众活动的便利性,人们在城市园林中设计了大量的硬化路面,如活动广场大理石地面、林间水泥路等,而这些硬化路面设施的透水性较差,当出现多雨天气时,大量的雨水就会堆积到地表,造成园林内活动空间积水,同时,这些积水还会吸纳一些灰尘污染,使这部分污染物与积水一同长时间滞留在地表,影响城市园林环境。此外,大部分硬化路面建设材料的比热容均较小,因此不能很好地存蓄热量,在夏季高温季节出现发热的现象,形成热岛效应,降低了园林环境的舒适性。在海绵城市理念下,配套的雨水系统会在下雨时对雨水进行吸收、存蓄、净化,并在有需要时加以利用。在高温季节期间,海绵城市材料所具备的“会呼吸”优势可以有效缓解热岛效应,提升城市园林环境的舒适度,因此,从总体来看,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具备较大的应用优势。
三、海绵城市理论在市政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设计与管理相结合
        市政园林建设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其中包括设计、施工、后期管理等多个流程,其中后期管理能够直接影响市政园林的运营状况,科学的后期维护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因此,在现代城市市政园林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设计优秀的市政园林建设方案,还要制定科学的后期管理方案,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有效提高市政园林的运营周期,能够在长期发展中为城市增加生命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市政园林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需要通过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及时消纳雨水。透水性路面、雨水收集系统、绿地、绿化带等系统,能够收集并加以利用雨水,这都需要预先根据园林实际情况设计适宜的方法,并通过后期的运营管理,使其发挥应有的效果。
        3.2合理配置植物
        对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同样也是设计中体现低碳理念的重要策略,相关人员对绿色植物的形式和结构进行科学布置和安排,能够营造适宜的树木群落类型,形成较高的固碳能力。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需要考虑园林的实际情况,对植物开展合理的设计配置。首先设计人员要对植物配置关系与绿量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对比自然式的配置方式,以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例如设计自然式草坪,其郁闭度较小,在植物配置中可以选择圆柏、水杉等树丛作为主景,确保景观具有协调性。如果选择单一树种,可按照植株体量的不同设计不同间距,以便于主景景观的疏密有致、统一而不呆滞。另外,设计人员还要注重林冠层次和林分类型等与绿量存在的关系,尽可能地保障其具有丰富性。
        3.3人工湿地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的背景下,人工湿地作为典型的雨水消纳设施,能够在汛期存蓄雨水,并在旱季利用渗透作用使用所存蓄的雨水补充地下水,充分践行了海绵城市的雨水存蓄利用理念,因此,将人工湿地方案应用到城市园林设计中,能够有效塑造出园林的“海绵”特质优势,增强城市园林工程的实用性能。在人工湿地的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合理设计湿地周围地面的坡度,并结合市政管网设计,使地表水与部分市政管网排水顺利流入湿地区域中,以存蓄水体,同时,在湿地植物的选用中,设计者应选择净水能力较强的植物,并结合一些净水微生物的投放来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优化湿地的水体存蓄质量,确保其能够在旱季有效地补充地下水,落实海绵城市园林建设。此外,设计者还可以通过在湿地周围构建土丘结构来阻隔视线,减少周围城市环境对湿地内生物正常栖息的干扰,以保护湿地生态结构,增强城市园林建设效果。
        3.4布局设计
        因此,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该对园林景观布局做到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准确把握园林景观大小,特别是在对一些比较小的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格外注重通过自然曲线的合理设计来取代直线设计,这样才可以减轻观赏者的视觉冲击,为观赏者带来一种更加柔和的审美体验。其次是注重园林景观布局和人们实际生活环境之间的有效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让观赏者更好地融入园林景观中。比如,在对草地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保障其绿化率,同时也要给观赏者设置一些可以休息和玩耍的区域,可通过鹅卵石小径的铺设来为观赏者深入草坪内部提供足够的便利。再比如,在对假山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可以将所有的假山都集中起来进行设计,而是应该使其在不同区域内实现规律性的分布,这样才不会让观赏者感到厌倦。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环保意识与日俱增,促进城市市政园林设计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为市政园林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的同时,也为市政园林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想要充分满足人们休闲和审美需求,市政园林设计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就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分析,全面优化市政景观设计方案,为促进海绵城市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培根.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0):81-82.
[2]梁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设计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8):56.
[3]张幸陈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设计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10):80-81.
[4]黄康,聂冬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设计探析[J].花卉,2020(04):38-39.
[5]王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设计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01):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