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测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因素。当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在努力建设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其中道路绿化水平是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反映城市的形象。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风灾常给沿海城市道路绿化带来巨大的破坏。位于沿海地区的市区,台风季节常遭受风灾的袭击。不少树木被拦腰刮断或连根拔起,有的树木压车影响交通,甚至折枝伤人,给人们的生活及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城市道路绿化抗风灾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道路绿化;抗风灾;技术方法;
一、风灾危害道路绿化的人为因素
1.规划设计不当。道路绿化处于高度人工化的立地环境条件下,受到较多的地上与地下空间限制。因此,对设计的要求更高。以广州为例,有些道路在绿化设计前立地调查不足,未能做到适地适树,较多应用速生树种,甚至滥用大树。也有些树穴与花基设计不合理,像东晓路、蓝田路等人行道的水泥砖地面上,放置了许多直径1M、高0.6M的圆形混凝土容器种植细叶榕,其中的树木根系生长四方受阻,也不能向地下伸展,树木长大后冠幅过大,头重脚轻,大风时极易倒伏。
2.施工建设不严。绿化施工在监督不到位时,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如树穴开挖不够大,保护架不牢固,树木种植时没有除去土球的捆绑物,导致根系没能深入土壤等。
3.养护管理不细。(1)修剪不正确。在当前行道树的修剪工作中,大多未能从树干养蓬、分级截干做起,而仅在树体的下半部进行修枝,很少涉及到中上部树冠,结果使树木的高度、冠幅与它的根系分布不相适应,造成头重脚轻之势。(2)浇灌不合理如果小水浅灌,次数频繁,易诱导根系向浅层发展,降低树木的抗风性。但淋水过多,树坑内土壤渍水,水分含量过多影响土壤容气性和通气性,也可造成植物受害,抗性下降。并且,水分过多时土壤松软,风害会显著增加。(3)病虫害防治差由于道路绿化树种单调,所处环境恶劣,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引起病虫害发生频繁,防治工作也越做越难做,患有病虫害的树木抗风性也大大降低。特别是白蚁及天牛钻心虫危害过的树木,比较容易受到台风的危害。
二、道路绿化抗御风灾的技术方法
1.新建道路的绿化。(1)恰当选择道路绿化树种。某地区高温多湿,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并有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干扰。因此,行道树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主干直、冠大阴浓、常绿期较长、抗逆性强、根系较发达、易于管理等要素外,抗风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2)绿化设计考虑抗风要求。1)重视立地调查,力求适地适树。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首先要对种植地的环境条件,如光照、地下水位、土壤、地下管线等作充分调查。深入分析树种与立地因子的关系,综合各方情况选择出适合该路段生长条件,又能发挥抗风性的树种,真正做到适地适树。2)科学确定苗木规格,慎用大树。道路绿化在设计苗木规格时,除特殊情况外,不应普遍要求采用大树。大树定植后根系发育有限,一般需要五年以上才能恢复至移植前的状态。而且大树本身自重大,根系又未扎深,一般的护树设施作用有限,容易在强风中摇摆,损伤根系甚至倒伏。同时,滥挖、滥移大树,还严重破坏了树木原生地的生态环境,使我国脆弱的生态系统雪上加霜。道路绿化应提倡采用胸径7-8cm的健壮中苗,较利于长成强壮的根系。3)增大树池及绿化带,减少花基。树木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树池的大小有密切关系。较宽的树池及绿化带,有利于树木根系生长,其抗风力强。
种植在花基里的树木不利于根系生长,特别是一些浅根性的树种,如细叶榕、黄槐(Cassiasurattensis Burm.f.)等,其根系垂直分布的密集范围一般在40~60cm的土层内。如果花基比较高,树木根系大部分集中在花基内生长,使树木重心偏高,台风时较易倒伏。(3)施工与管理实现规范化。城市道路绿化种植应严格按树木种植技术规程操作,挖大穴,清除城市垃圾和淤泥,换客土,下基肥,给树木根系生长创造空间和生境,促进根系扎深、扎实,增强树木的抗风性。
2.现有道路的绿化。(1)加强绿地养护管理。1)适当修剪。道路绿化的抗风修剪须“因树制宜”,区别对待。除了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下到上,由内到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的操作原则外,剪口还要求平滑、整齐,不积水。要及时修剪偏冠或过密的树枝,保持均衡、通透的树冠。2)合理淋水道路绿化树木淋水时要讲究科学,引导树根向纵深处发展。淋水时不要贪图方便,在土面上一撒而过。树木种植成活后,浇水要适当控制。有时还要进行“干旱”锻炼,使树木适应干旱的环境。轻微的土壤干旱对根系发育有好处,可大大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同时限制了树木地上部分的生长,让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先用于满足根系生长,使之趋于发达,“根深蒂固”,增大树木的抗风能力。3)加固树木支撑。除了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支撑,保证树木种植后不倾斜外,还要在台风和大风来临前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因市政开挖切断了骨干根,或者新种植还不到五年的树木,在台风和大风暴来临前,更要加固支撑。4)建立病虫害预防和监控体系病虫害是行道树。常见且专业性强的问题,应借助社会力量或设立专业小组密切跟踪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遵循以防为主的植保方针,提前预防,对症下药将病虫害控制在大量发生前。减少患有病虫害的树木,提高抗风性。5)加强衰老树木的管养和复壮。树木衰老后抗性差,抗风力不强。对于已经进入衰老期的树木,应该加强管养。可通过改良土壤,修剪根系,多施有机肥,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回缩树冠等措施复壮。6)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行道树的巡查处理。城市道路行道树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由于车撞、人为破坏、病虫害及树木自身衰老等原因,树木会经常出现树皮损伤、树身腐洞、断根、枯枝等情况。若不及时处理,促进愈合,就会遭受病原真菌、细菌和其他寄生物的侵袭,导致树体溃烂、腐朽,严重削弱树木的生活力。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行道树要加强巡查处理,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风害中树木断枝或倒伏。(2)对不良立地条件改土适树。当种植地段的立地条件已不适合所选树木的生态学特性时,需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改造,使之符合栽植树木的基本要求。具体方法有:1)改善土质及铺装。城市道路绿化种植应改换土质较好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应提倡在人行道推广应用“绿地铺装结构”新技术,在树穴周边采用架空通透铺装结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铺装范围的透水透气,并且明显提高天然雨水的截获和涵养能力。2)钻孔通气,合理施肥。对于在土壤质量较差条件下生长多年的行道树,可对树木根际土壤实施钻孔通气和补充肥料,解决土壤通气不良、含水量低和养分匮乏等问题,促进树木生长。(3)及时进行风灾后的抢险处理。风灾过后,折枝及刮倒的树木受到重创。因树木根系受损,水分蒸发太快,吸收和蒸发的不平衡很容易造成树木枯萎,故必须及时组织人员尽快抢救。为避免树木由于水分不足而造成的脱水,要剪枝后才可把树木扶起来,刚扶起的树木由于树大土松,很容易造成树木的再次倒伏,还要用保护支撑加以固定。对于一些较难扶正而影响城市交通的树木,要及时砍伐,以便尽快恢复道路交通。砍伐后留下的树穴,应及时补种同类行道树,恢复绿化原貌。
总之,开展道路绿化抗风灾技术方法的探讨,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城市道路绿化更加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叶.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2018.
[2]王红.树木生态与养护.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