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莉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邑县供电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 251500
摘要:随着电力事业快速发展,智能电网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为满足用电需求,电力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网建设各方面。下面文章对智能电网进行浅要分析,并探讨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技术;智能电网;电网建设
引言
在电力网技术的发展中,智能电网成为中国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因为它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安全性。传统的输电网建设不能完全满足电力资源目前的社会开发需求,因此,电力产业追求更高级的电力工学技术和设备,增加智能电网建设路径,在作业练习中有效地提高可靠性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促进智能电网的平滑结构。
1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建设是一种具备高新技术的智能化电力网络建设,具有自动化控制技术与通信技术,智能电网有着广泛兼容性、快速治愈性、强优化性、高度集成性等优点。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电力行业也不例外。当前我国电网建设中仍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合理引入智能电网的环保优势,使得电网能够将可再生资源利用起来。智能电网还能够运用其特有的信息智能技术及时发现电网中遇到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将故障自动排除,做到了电力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同时,智能电网能够对自身进行定期的检查修复,确保自身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目前我国有不少地区都进行了智能电网建设,我国智能电网的IP化分组传送网内容主要包含了管理主线与技术主线,由两条主线实现网络调度,以及用电、配电、输送电。
2智能电网的特点
2.1经济性
建设智能电网有利于提升能源供应与利用率、节省电网系统运行成本等。其中,充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节省电网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成本至关重要。智能电网建设具有经济性,即通过技术改革提升智能化水平,让成本控制实现智能化,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并推动电力系统稳定发展。
2.2稳定性
由于不同的经度、纬度、地方状况、地质面貌,智能电网的建设环境有一定的差异,易出现台风的、易发生地质灾害的以及冻土多的等地区建设智能电网是十分困难的。这些特殊地区会妨碍输电网的建设,也会威胁了输电网的运行稳定性。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在这种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建立输电网,相关人员对此加强输电网的架设稳定性从而降低了地区会停电的概率。
2.3交互性较强
传统的电力供应模式将电力供应完就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智能电网在将电力供应完成后还能够进行用户体验的检测与收集。使用智能电网后电网与电力资源使用用户能够做到合理的互通交流,将用户所反馈的信息以及相关建议都反馈给智能电网的大数据,智能电网从大数据中获得用户处的信息数据,再根据用户的信息与建议进行自身的修复与完善,进行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够提高用户使用电网的满意度,确保智能电网稳定有效地运行,也能够进一步促进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
2.4智能化
供电网络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对供电系统造成一定的故障。企业也会因为供电的故障造成经济损失,人们的生活也会因此不方便。所以,能够完善供电系统是很重要的,智能网络控制的电力网具有检测特定故障的功能,能够精确地找到发生故障的位置,并能够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2.5优化配置电网资源
近几年我国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面积也随之扩大,城市中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力的供应,这样也加大了城市电力的供应量。由于我国很多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势较为特殊,不同地区之间对电力的需求以及电网建设都不尽相同,我国针对不同地区电力的供给进行有效调节十分重要,智能电网的建设能够将各地区拥有的电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优化,这是传统电力供应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其通过优化配置电网资源,有效提升了我国电力资源的配置水平。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3.1变电及配电环节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变电与配电环节属于技术处理非常复杂的一部分。虽然我国早就利用数字变电站进行变电配电,但原来的数字变电站功能非常少,只保留了电力输送变换信息的采集整理与传输的不定时监控功能,而电力工程技术和智能电网的结合如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变电环节不仅能自动收集相关信息、实时测控任务,还可以在电力控制系统的帮助下进行有效的继电保护,具备较强的科技智能性。配电环节中各种高科技的广泛运用让配电网络的运行更加高效,让配电网络在双向流动与电力输送过程中针对电压实施智能调控,进而促进智能电网建设。
3.2能源转换技术
我国电力企业的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和调整,其中能源转换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能源转换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能源转换技术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是低能耗,能源转换技术降低了电力生产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有效降低能源的损耗;二是低污染,传统电力生产工作当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能源转换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其具有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特点,产生的污染物也较少,实现了环境保护。能源转换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应用模式有两种,分别是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这两种发电方式的应用有效推动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3.3电力工程发电技术
电力工程发电技术是借助电力电子等相关设备实现对智能电网中的电能进行相关转化和控制,是一种现代化的应用技术。之所为把电力工程发电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中是因为,这种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能量的消耗,并减少相关设备的使用数量,进而提升智能电网的工作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已有很多相关提升效率的新兴技术,比如,高压变频电气传动技术等等。第三,电力工程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电力工程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所具备的优势是对清洁型能源进行输出。
3.4输电过程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输电环节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电能从发电站到达用户家中这一过程中电能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损耗率等。为了使输电工作高效进行,需要铺设大量的电网作为电能输送渠道,这其中主要应用到电力工程技术中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传统电网建设的输电过程因为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电力工程技术对输电环节进行优化。例如,在面对电功率消耗较大、电路复杂又多的情况时,应当使用交流电进行电能输送,交流输送电能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送电效率,并且还很少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保持电能输送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提升电力系统输送电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行业中智能电网系统的建设与实现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必然趋势,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电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电力技术和智能电网建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和目标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此还需要强化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从多方面提高智能电网建设水平,促进电力事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斯聪.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2):170-171.
[2]彭勇.智能电网工程建设中的电力工程技术[J].科技资讯,2020(23):40-41,44.
[3]刘建明.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20(14):139-1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