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式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王小格
[导读] 阅读是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是促使他们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前提
        王小格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监军街道办蒿店小学713400
        摘要:阅读是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是促使他们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探索有效开展阅读教学的方法。在此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与语文这门学科生活化的特点相联系,从而在课堂中实施阅读生活化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使同学们感受到阅读与生活的关联性,最终潜移默化的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师不仅要完成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基础上实施生活化阅读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进而打造高质量语文课堂。下面,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式进行分析。
        一、结合课文内容,提出生活问题
        不论在哪一年级哪一学科中,高效率的课堂都需要有高质量的课前导入环节做铺垫,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中,教师也要重视课前导入环节所能够发挥出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中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内容提出生活问题,由此再使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进而产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1]。
        比如在阅读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前,教师首先要了解本篇课文中作者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在这所小学中有各个民族的学生,由此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在课前导入环节中,教师首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题目请同学们思考自己对学校有哪些感受,以及学校的特点有哪些。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同学们能够发现这一问题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便能够主动对问题展开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他们能够逐渐产生观点,与此同时也会对教材中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几名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接下来便可以将他们带入到正式授课环节对教材中的课文展开阅读。
        二、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深入阅读
        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课文内容较为简单,但这并不代表对教师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就随之减少,且作为培养学生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深入阅读的习惯,即面对文章时不仅仅是用嘴进行阅读,同时还需要通过大脑思考文中的内容,由此达到深入阅读文章的效果。通过上述阅读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在生活化阅读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由此使同学们在生活情境中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并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2]。


        比如在阅读《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时,文章先概括地讲述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随后又具体描写父亲如何喜爱树林和鸟的。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同学们需要学习作者将父亲、树林、鸟三者联系起来的方法,并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请同学们粗读课文,了解文中所写的内容,并在阅读完课文后尝试概括出来。在完成初读课文的环节后,教师便可以创设生活情境,由此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和阅读。在生活情境中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自己的父亲有哪些喜爱的事情,并描述出父亲对于喜爱的事情的做法。为了使同学们能够积极进行交流互动,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进而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能够使他们逐步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通过课文观察生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上述文章中也提到了语文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便是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生活阅读教学模式下应该注重课文与生活存在的联系。为此教师需要通过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从而使他们能够发现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能够被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比如在阅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夜秋雨过后,作者无意间发现了上学的水泥路上落满了法国梧桐的树叶,就仿佛水泥路上铺满了金色巴掌一样,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除此之外,这篇课文还有一大教学目的便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因此,为了能够带领同学们深度学习课文,并达到课文教学目的,教师应该通过课文引导同学们联想自己生活中发现了哪些事物的变化,以及这些事物变化所带给自己的感受。小学三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他们的身心虽然尚未成熟,但好奇心却十分强烈,因此教师有必要把握好时机,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
        四、应用信息技术,展现生活场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领域中重要的辅助授课工具,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各个教学环节,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体会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展现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场景,由此在发挥出信息技术应用价值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3]。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了分析。在全新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重视阅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作用。为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阅读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各个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使他们发现语文这门学科与生活存在的联系,进而培养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玲.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方式论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7:92-93.

        [2]赵明辉.构建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的教学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4:165.

        [3]张艾.“生活世界”观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D].闽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