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魁
23118119861202****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建筑建设的日益规范,人们对建筑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建筑已逐渐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的建筑形式出现了,装配式建筑就是其中之一。装配式建筑不仅改善了传统建筑施工速度慢、效率低的缺点,而且能有效地保证建筑的质量和性能,以及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今后装配式建筑将得到推广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装配式建筑也更难预算和控制,因为它比传统建筑涉及更多的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预算;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1装配式建筑
早期装配式建筑并不具备美学外观的功能,外观相对呆板且陈旧,随着建筑业和现代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建筑物也在增加。到目前为止,装配式建筑已经有了多种可以移动的风格和特点,最时尚的移动装配式建筑不仅美观,同时建筑本身的整体质量水平以及稳定性和安全性都非常理想。预制构件不需要复杂的现场施工,只根据施工图纸进行预埋件和管道的敷设,柱、梁、板等结构框架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结构进行施工,然后将建筑直接组装到现场完成施工。随着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建筑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的标准化生产使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来繁琐的工序变成了简单的施工。装配式建筑是解决复杂到简单施工问题的关键技术,它可以改变现场施工的流态,改变现场施工的清洁度等,整个施工过程具有低噪声、低污染的特点。装配式建筑虽然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但我国整体上还没有丰富的具体应用经验。日本早在1968年就开始提出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概念,同时在1990年开始生产应用,其效率不仅高而且内部构件的多样化适应能力也比较高。就目前而言,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特点是施工速度快,缺乏气候约束,明显节省劳动力。
2分析预制房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装配工程预算编制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工程,实施预制建筑预算编制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与传统的施工项目相比,装配式工程对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建设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人才供给的短缺更加突出。从长远看,它不仅影响到各项经营的顺利实施,而且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预算编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但由于部分建设单位不能满足人员配备要求,只能由于预算编制的结果,不断降低人员选拔标准,专业控制和预算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缺乏自身的专业能力,最终对企业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2.2施工实施环节多,建造成本结构复杂
预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涉及工程设计、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安装等多方面,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还包括设计费用、预制单元生产运输费、安装费等预制件成本等,整个过程的成本涉及开发、设计、零部件生产、施工等部门。
2.3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
在预制建筑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的情况下,根据本工程正式施工前期形成的成本控制计划估算项目成本,预制建筑将受整体装配预制构件预制生产的影响施工现场项目实施、安装调试,增加预制件生产运输、施工安装阶段的成本,使预算到实际管理控制、施工控制的全过程需要合理、详细地制定方法,考虑到不同类型的预制建筑和不同的构件生产阶段。
2.4缺少完善的项目成本预算
由于国内预制建筑业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工程造价预算,施工实践经验不足,对于预制建筑工程造价估算,仍停留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成本、施工成本、人工成本的投入中按照传统施工方法进行工艺,结合预制建筑工程实施计划、构件厂生产工艺、运输计划、现场施工及装配计划,详细、完整的成本估算,项目实施成本的动态调控仍需认真完善。
3预制构件造价控制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3.1进行全过程的造价和成本管控
预制构件造价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需要注意加强造价控制,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及后期竣工,要进行监督管理,监理人员要确保成本控制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现场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确保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注意与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沟通,管理方案优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从全局控制方向来确定成本预算计划,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和材料。例如,通过精细化管理,减少了组件的存储时间,降低了组件的存储管理成本。为了避免二次搬运的成本,在运输构件前应积极沟通,合理设计构件的位置,将构件放置在机械吊装的范围内。在施工过程中,对变更问题进行分析,确保工程变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建设完成后,建制单位还需要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准确管理的原则,全面收集建设信息和数据,通过会计电算化结算,审计一些重大偏差,从而提高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造价管理水平。
3.2编制相关工程量清单
需要编制工程量清单,并确认工程量具体数据的准确性。以往的工程模型中,工程量清单的内容较为具体,然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清单数据无法清晰列出,对于工程量清单的要求也不乏项目。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上,预制构件的操作更为复杂,不能有效地在图纸上详细说明操作细节,在工程量清单上,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如果工程量清单不能准确描述工程的特点,就可能出现造价纠纷。一旦相关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采购内容提出不同意见,就可能引发成本索赔等问题。
3.3企业生产模式的改善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构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件,由于我国目前很多企业生产规模小,导致构件生产成本较高,很多施工企业不得不承担大量的采购成本。为解决这些问题,施工企业需要注意扩大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应用范围,与相关生产企业深入合作,共同发展,让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引进高素质人才,优化生产所需的材料和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流水作业等方法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使劳动效率的提高将发挥规模化的优势,可以有效地控制单位成本,此外,可防止零部件出现不合格情况。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根据零件的特点和形状设计合理的模具,在量产时首先需要进行试制,保证质量。同时,采用万能模具,使成本分摊。在保证零部件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简化生产工艺和流程,让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能进行批量生产,固定成本的投入可以进一步降低,施工单位的成本投入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必须注意预制构件技术的有效推广。
3.4重视材料价格的控制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成本管理过程中注意材料价格控制,材料价格控制非常重要,做好原材料价格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保证成本管理的合理性。在采购施工原材料前,要成立相应的调查组,深入市场调查材料价格,并派专人到不同地区核实相关厂家,在业绩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各厂家的价格,做好前期预算,然后进行材料采购。通过招投标等方式保证价格透明,选择售后服务好、信誉高的企业,节约企业成本投入。
3.5加强完善激励机制,加强预制构件成本控制力度
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逐步优化成本控制工作,探索经验,加强现场管理和监控,强化全员意识员工参与成本控制,使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参与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鼓励成本控制,提高施工过程效率,实行动态分步成本控制,运用BIM等技术,逐步实施精细化管理,顺应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加强技术优化,将管理控制现状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可以使工程造价控制的力度逐步加强。
4结论
装配式建筑工程比传统建筑工程涉及的问题多,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难度大。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预算,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就必须加强概算编制,完善造价控制模式,提高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郭树勇.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分析[J].居舍,2018(29):141.
[2]武郁婷.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J].价值工程,2018,37(17):71-74.
[3]严国平.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05):213.
[4]季玉堂.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