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张琳琳
[导读] 摘要: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的文化财富,具有时代性、多样性、民族性等鲜明特点,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西安高新区第十三小学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的文化财富,具有时代性、多样性、民族性等鲜明特点,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应明晰红色文化在小学传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传承路径,使小学生成为新的传承人,学校成为新的传承基地。
        关键词: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传承
        1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1.1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抗战时期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丰富的并且具有深远文化意义的精神成果。它包含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等伟大的社会主义奉献精神,红色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孕育的作用,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可以凝结为八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追溯红色文化,我们发现这些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在抗战时期,中华人民想要摆脱落后贫穷的命运与新时代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国民幸福指数,其实追求的主题是一样的。再比如说民主,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进行反帝反封的爱国主义运动,争取国家自主权利与现在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在国际社会上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些行为都是国家民主化的体现。再说文明与和谐,在过去权力至上的奴隶和封建社会,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而现在的法治社会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使社会生活达到了高度的文明与和谐。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红色文化的凝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于红色文化,但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它吸收了红色文化中的优点,除去了它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地方,是对红色文化的深化,取其最能体人民利益的、最具有时代性、永恒性、先进性的部分加以保留,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追求解放的优秀传统精神。
        红色文化又可以说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化,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已经有很多的内容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具有永恒的文化精神价值,使得不论人类社会处于哪一种社会形态都需要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文明与精神作为参考方向。
        2红色文化的开发现状
        2.1点面分离,整合性和创意性不足
        首先,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参差不齐。红色文化资源或历经风雨侵蚀、少修乱拆受到破坏,遗迹损毁严重;或因时代变迁导致其内涵与当代认知有差异;或因地理环境条件所限、知名度较低,导致开发规模受限、设施不完善……种种问题使得各地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层次定位较低,开发模式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可游性不高,教育效果不佳。其次,点面分离,各自为政,缺少创意。我国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地域性突出,各地在资源开发时各自为政,对地区红色资源特点和功能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和充分考察,限制了区域合作联合开发,开发模式传统老套,整体布局性较差。这样不但割裂了红色资源的内在联系,而且不利于形成红色文化品牌,造成地区资源浪费,整体功能实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过程中,红色文化开发重形式轻内涵,育人功能弱化
        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见证了红色革命的艰苦历程,饱含着革命先烈不朽的革命精神,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情感,是培养国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是稀缺的、脆弱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在岁月的更叠中,它们有的受到了自然侵蚀逐渐破败,有的流落民间被人为地忽视或破坏,导致其中的红色精神随之埋没。因此,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甄别,深入发掘其文化和精神内涵后再进行整理开发。

但是因为开发理念或专业技术水平不同等情况,有的地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只是对现有的资源进行简单的修葺利用,只注重一些遗迹、文物等有形实体的开发,对无形的红色文化资源却视而不见;还有的地区在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时,不深入考证和研究,导致对红色文化内涵和历史的解读偏离了时代背景和历史真实,甚至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出现了错误解读的现象,与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衷背道而驰。
        3红色文化引领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3.1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专业教学中
        对开设音乐、舞蹈、戏剧等相关专业的小学来说,红色音乐文化无疑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将其与专业教学相融合,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扩展和丰富,也可以为红色音乐文化自身探索出全新的传承方式。以音乐专业为例,每个地区都有最具代表性的红色音乐文化,对此需要学校和教师,对本地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梳理,以下面两种方式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第一种是开设红色音乐文化主题课程。主要以理论讲述的方式,对本地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介绍,聆听经典红色音乐作品等,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和直观的认识。
        第二种是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声乐、器乐教学中。如要求学生每年必须演唱或演奏一定数量的红色音乐作品、开展红色音乐作品专场演出活动等,并由此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更多学生在获得专业素质提升的同时,认同和传播红色音乐文化。
        3.2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社团文化活动中
        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体,在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传承和发展红色音乐文化的需要,学校团委、文化活动中心等,应鼓励和扶持红色音乐文化社团的成立和发展,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委派专业教师长期指导。社团成立后,则要开展一系列校园内外的实践活动。如果势头发展良好,则需要学校树立起品牌意识,将该社团打造为在学校和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精品品牌。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的多项素质得到完善和提升,还可以对学校和地区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3.3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一种以校内师生为主体,涵盖教学、科研、管理等多类活动的群体性文化。从当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一直生活在较为宽裕的物质生活环境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与他们似乎很遥远,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应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使小学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得到及时的纠正,并营造出浓郁的正能量氛围。具体来说,学校可以根据实际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开展红色教育专项活动。可以通过演出、讲座等形式进行专题教育,内容以本地特有的红色故事资源为主,并将相应红色故事的壁画、雕塑作品以及同学们的文创作品、心得体会予以及时的展示。第二是开展红色音乐文化创演活动。如演唱红歌、演奏红色器乐曲目、复排红色歌剧等,并对表现优异的团体和个人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让红色成为校园文化的底色之一。
        3.4将红色文化活动融入德育工作
        开展德育中实效性研究就是要探索提高德育的效果途径,在德育活动中开展了《我讲故事给你听》—之家长红色活动、润格红色广播等活动,并展开了红色班会主题《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和《红色故事》进一步的增长了学生的红色知识,并通过红色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反思。
        结束语
        红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新时代小学要传承好红色文化,用红色文化滋养小学生,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养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顺昌,陈炜霞.论红色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4(04):79-82.
        [2]赵一明,邵宇.“红色文化”在少儿口才教育中的新教法——演诵[J].戏剧之家,2020(19):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