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创意美术活动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期   作者:高影
[导读] 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高影
        上海协和南苑幼儿园 上海市 208211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术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还应通过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来对幼儿进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因此,教师在对创意美术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多种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实现美术活动的多样性和生活化,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创意美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幼儿美术教学要促进幼儿表现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要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其美术素养。课程游戏化理念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将课程和游戏结合在一起,这样能让美术活动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有趣,活动形式更多。幼儿能用各种不同的感官去探究,交流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体现出的创意也会更强。
2 创意美术应用的意义
        2.1 有助于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
        幼儿年龄小、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具有非常强烈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但是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范画式”的教学方式完全束缚了幼儿的天性,扼杀了幼儿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完全满足了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探索的渴求,使幼儿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在对创意美术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综合素养的锻炼与提升,为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就应将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作为自身专业素养进行提升的平台,通过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性探索,来强化教师进行本土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提高教师对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巧妙运用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了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3 幼儿园教学中创意美术的应用
        3.1 观察生活细节,选择人事
        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建立起幼儿和已有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将幼儿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作为创意美术的内容。这样能让幼儿在熟知的事物的激发下产生创作欲望,进而创作出更生动、有创意的作品。鼓励幼儿结合“我的生日、医院看病”等生活中的主题展开创意美术创作。首先鼓励幼儿说说当时的具体场景,谈谈切身感受。如有幼儿提出:“我很怕去医院看病,一看见医生举起针筒,就吓得哆嗦。哪怕还没有扎进身体里,我就会哇哇大哭起来。”鼓励幼儿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当时你的想法是什么呢?在你的眼里,医生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提出:“我感觉医生就好像是一个怪物,手里拿着一个巨大的针管,追着我跑。”鼓励幼儿将自己想到的内容画出来,通过作品能感受到幼儿对医院的恐惧。再引导幼儿从其他的角度入手观察:“医院里都有一些什么人呢?他们来看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看好了病又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得到了启发,将病人画成了一条条佝偻着身体的丑陋毛毛虫,而离开医院的时候则都变成了欢乐的蝴蝶,四散飞开,而医院的造型则被设计成了一个茧的样子。在这样的自主创作中,幼儿展现了创意,体现了对生活的观察。


        3.2 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适合的材料
        在美术活动中,材料和工具是连接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的桥梁,尤其是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更应该在材料的选择上更加用心去寻找适合的材料,从而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并不是价值昂贵的材料就是好的,在当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大自然和生活中的材料,特别是废旧材料。如: 在班级里可以设立“资源回收箱”,让孩子们养成随时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和自然物的习惯,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将生活中的纸盒、纸袋、纸筒、塑料瓶、瓶盖、纽扣、毛线等废旧材料,以及果壳、蛋壳、树叶、种子、石块、松果等这些随手可得的自然材料,清洗干净后带来分门别类地投放到班级中的“资源回收箱”,随时可以作为美术创作中的材料。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既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又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3.3 调动多元感官,发散思维
        课程游戏化理念认为要确保自由游戏的时间,不能被教师的直接指导或所谓的“教学”所取代。若能结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鼓励幼儿充分调动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元感官系统,让他们调动感官获得更多信息,展开自主建构,则能让他们在充分自由游戏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获得更多审美感悟,进而提高创意美术的能力。在参与“拼画”游戏的时候,鼓励幼儿在花园中采集一些树叶、草叶,然后一一展示给幼儿看,鼓励他们说说像什么。如展示狗尾巴草,引导幼儿说说像什么。幼儿认为像小狗的尾巴,还有人提出像帽子上的绒毛。鼓励幼儿调动多元感官,摸一下这些材料,并观察其颜色、形状,思考如何能用这些材料拼合出千姿百态的世界。这样的活动不仅有趣,而且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幼儿的手中有不同的用处。以一枚椭圆形的树叶为例,有的幼儿用它制作成小鱼的身子,还有的幼儿用它制作成小船的船身,有的幼儿用它代表垫子,有的幼儿用其制作成小兔子的耳朵。鼓励幼儿在创作完毕后进行交流活动,说说自己的构思。如有幼儿在拼画中创作了一只小鹦鹉,还编写了与之有关的儿歌:“小鹦鹉,会说话,谁来给谁跳个舞。”在活动中,幼儿思考如何结合一个主题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3.4 家园合育策略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不仅能对幼儿的身心成长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能在与学校教育进行合作、配合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园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进行家园合育教学策略的实施,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听取幼儿家长在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建议或意见,在集思广益中实现美术教学材料的优化与丰富。另一方面,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教学活动进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幼儿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根据教师的要求,为幼儿准备美术活动中需要的自然资源,保证幼儿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在指导幼儿展开创意美术活动的时候,还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如利用发现教学法,引导幼儿在涂抹游戏中掌握独立学习的能力;或者在幼儿展开美术游戏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导其多向思考。这些方法都基于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展开,能提升幼儿的创意美术能力。
参考文献:
[1] 严俞洁.幼儿园主题教学中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104.
[2] 陈冬梅.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在主题教学中的设计方案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3):100.
[3] 周高凤.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4):58.
[4] 马丹.幼儿园主题教学中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J].新课程(综合版),2018(01):37.
[5] 鄢春芳.论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教学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223-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