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德育管理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胡伟红
[导读] 作为一名教育人尤其班主任教师,是学生群体的校园监护人,全面承担引领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责任和法定义务。

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东礼小学      胡伟红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人尤其班主任教师,是学生群体的校园监护人,全面承担引领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责任和法定义务。诚然,由于先天遗传、生长环境、心智发育和态度品质等多元因素的影响,学生群体之间客观存在着无可规避的个体差异现象,然而,班主任只要常怀育人之德、充满引领智慧、施展管理艺术,就一定能够把班集体逐步引向整体向上、持续向好的良性发展道路。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德育管理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德育管理
        引言:学校对于班级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的支持和奉献,作为班主任,往往工作量更大,也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他们除了要备课、批改作业、教授课程以外,还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在学生的生活、心理以及学习上。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性格品质等都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所以,在新时期下,小学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满足班级健康发展的需要保障,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全方面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的德育管理观念较为落后
        目前,很多小学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网络环境会对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构成何种影响。从而导致德育管理与网络时代相脱节,发挥不出应有的教育管理作用。还有一些班主任由于德育管理理念比较落后,致使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固化,只是一味地告诫学生要远离网络,不能长时间的上网。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认识到形成错误上网习惯的严重后果,导致学生始终没有建立起是非观念,从而无法抵御网络游戏或者不良网络信息的诱惑,逐渐养成错误的上网习惯,使身心成长受到重大影响。
        (二)在小学班级开展德育工作受限
       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日常德育教学,大部分都是班主任对德育知识进行乏味的理论教授,并没有将德育教学与学生随年龄变化的心理特征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讲解,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的理解变得非常困难,同时也使得他们丧失了聆听德育知识的兴趣。此外,因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重在降低其受伤害的风险。德育教学实践部分内容很少,甚至完全没有,这导致小学生接受的德育教学的范围被局限在了课堂,在实际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德育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到教师,学生往往存有畏惧心理,尤其是对于班主任,心中更是感到害怕,这样不利于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班主任不仅需要授予学生知识,还应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班主任要注重与学生之间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方法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班主任平时要多与学生交谈。


在交谈过程中要注意放低自己的姿态,不要觉得自己是教师,就将自己置于管理和主导地位,要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亲切地与学生进行交谈,加强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让学生感觉到真心实意的关怀,认真倾听每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特点以及动向,只有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班主任才可以因材施教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及管理,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与教师成为朋友,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
        (二)智慧引领渗透到教育与管理中
        一是善于通过“人文性制度”来引导学生。所谓“人文性制度”,它是与一般性制度相对而言。比如《小学生守则》,虽然具有方向性、普遍性和指导性特征,但是与各个班集体的实际情况还是存在“距离感”的。有鉴于此,班主任应根据各类规章制度,紧紧结合校本和班本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契合班情、让学生比较认可的“班级公约”等。这种制度明显地更具人文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特质。二是善于采取更加实在的“兵教兵”管理模式。从表面上来说,小学生对任课老师尤其班主任普遍怀有敬畏心,对于老师的肯定和夸赞他们是一样的,然而对于来自老师的批评式教育却不尽相同:有些孩子是诚心接受的,有些孩子是半信半疑的,还有些孩子却是表面接受内心抗拒。有鉴于此,如果采取让学生来管理学生,既可较好地解放师生双方的思想和压力,又能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动态性发展状况。
       (三)实行家校德育合作模式
        为了保证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顺利,班主任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和配合。家校合作的德育管理模式会更好的带领学生进步,因为学生在学校之间德育教育是接受班主任的引导和帮助。家庭如果没有相应的教育主体引导,那么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失去平衡。所以家庭教育开展之中,以完善的德育工作开展为出发点。班主任就可以为家长提供德育教育的规划和相应引领,不断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德育工作模式下,也能够让学生在家庭中接受德育的洗礼。比如,班主任可以和家长进行在线沟通,针对孩子在家中的德育行为进行相应分析和探讨。孩子的自身德育知识学习是比较关键的,班主任发挥出的引领价值和家长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长能够寻求班主任的帮助,然后班主任为家庭开展德育教育做出自己的引导和帮助。比如,班主任能够让家长认识到自身良好行为和道德品质对孩子说产生的影响。家长能够树立正确的理念,带领孩子进步。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注意自己的言行。通过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去感染学生。这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的密切融合,让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之中,为带领小学生进步做好准备。
        结束语
        总体来说,教育工作者需清楚认识德育教育的地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营造良好氛围、开展业余活动以及建立友好关系等方式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开阔学生眼界,加快落实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德育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进程,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颖君.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的方式解读[J].课外语文,2019(36):124+126.
[2]唐专芳.试论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渗透策略[J].教师,2019(28):10-11.
[3]李伟霞.对小学高年级德育的几点看法[J].新课程(小学),2019(09):2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