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提升策略 柯仲礼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柯仲礼
[导读]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单方向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交还学生学习主动权,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情感和认知体验。

彭州市葛仙山小学    柯仲礼

摘要: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单方向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交还学生学习主动权,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情感和认知体验。然而,就现在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并未得到完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提升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提升策略
        引言: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推动数学课程的改革,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状态,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之前,教师应当立足实际,给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形象、趣味的情境唤醒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的热情会被唤醒,从而全身心投入。相较于直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探究,情境创设教学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习兴趣能够为学生学习带来不竭的动力,而兴趣相对小学生来说,是催化剂般的存在,而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小明是某书店的VIP会员,购买任何书籍都可以享受8折优惠。在书店里,小明看中了一本《趣味数学》,这本书原价为35元,现在正在搞优惠活动,该书的价格变为30元。那么小明购买这本书需要花多少钱?通过计算,学生算出需要花24元可以买到这本书。然后教师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到了百分数?请一一举例,自己创设情境,将课堂知识应用至情境中。将生活情境联系课堂内容,学生的理解程度更高,还可以学会举一反三,学习欲望得以有效激发。
        二、活跃课堂气氛,实施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
        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是进一步做好课堂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在这种积极心态的影响下,学生会充分发挥自主性,其探究欲望与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学生也就迈出了自主探究式学习最为关键的一步。如果教师能把握好时机,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与空间,学生就能全身心地参与到问题探索与研究中,自然就能达到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时,要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认清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线,明确探究过程的综合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动手实践获取问题的答案。


同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增进师生与生生互动,但不能过分干预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过程。
        三、通过合作操作,提升探究主动性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老师把握好自身的位置。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将自己置于课堂引导的位置上,引导学生多进行合作、动手操作,激发其主动性,提升探究能力。同时,数学内容多数较为抽象,许多学生理解不足,若能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将抽象概念转化成形象实物,便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涉及几种基础独立图形的面积计算与运用。在学习和巩固了各种独立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不规则组合图形的解答方法便可以通过切割和填补成多种规则图形,继而衍生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在教学方面,可以借此开展合作小组探讨的模式,每个小组对不规则多边形图形进行面积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究,分别写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分类汇报和集中梳理,综合推举最适合最高效的方法。小组成员虽存在个体差异,却可以互补合作,碰撞出不同的成果,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构建探究式的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非常喜欢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可以充分考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安排趣味性十足的数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了解了小数的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生活中运用小数的事例,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饱满的学习热情,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讲授中,教师可以在以往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的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现:一本书为24元,然后提出了2个数学问题:买2本书需要多少元?买10本书,又需要多少元?然后教给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其一,连加法。12×24就是将24个12相加;其二,连乘法。就是将其中一个因式与两个一位数相乘,最后再用两位数乘一位数就可以了。其三,拆数法。将一个因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可以了。还是买书的问题,教师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计算买12本书需要花多少钱。教师在探究式的课堂中为学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对于学生而言,探究式教学是积极进取,突破自我的过程,开放高效的实验性课程有助于学生发挥自主能动力及开发个人潜能,实现学习方法、态度、水平的提高。探究式教学在小学高级数学的推行与普及,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相处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与探究的连带关系,结合教材与学情精心考量,选择应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之路漫漫,需要教师不断在践行过程中求索攀登,改良创新。
参考文献
[1]姜旖旎.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9(S2):79.
[2]王志刚.探究式教学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9(12):199.
[3]李瑛.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提升[J].新课程(上),2019(09):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