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技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造探索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马瑜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在建筑工程中,适用装配式建筑的人才短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应当紧跟装配式建筑的新时代发展步伐.
        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在建筑工程中,适用装配式建筑的人才短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应当紧跟装配式建筑的新时代发展步伐.研究分析了传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将装配式建筑新技术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要求高度融合,对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模式,适应了新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技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目前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行业呈现出了的较大的发展潜力,有力的支持了城市的发展建设,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脚步加快,建筑行业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升级,而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就是实现建筑行业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将装配式建筑技术渗透到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满足建筑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
        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与传统的建筑模式相关,在建筑的特征上,以及施工的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在装配式建筑中一些关键的结构组件都是在工厂中制作的,使得建筑施工展现出了一定的工业化的特征。在工厂完成相关结构部件的生产后,将这些结构部件运送到施工现场中,在施工中主要是对这些结构部件进行组装,这个过程中有些像拼积木,与一般的建筑形式相比装配式建筑节省了很多施工的步骤,因此在工程的质量管理以及工程的进度管理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提升,并且实现了技术的发展进步,在工厂中对各种结构组件进行标准化的生产,装配施工也有着明确的流程。在装配式建筑中标准化设计的特征很明显,对设计标准进行统一,有利于工厂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所需的组件越标准,那么生产的效率也就越高,对降低生产的成本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中,需要保证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高效率的工厂生产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优势,在传统的建筑形式中,往往需要在现场进行大量的混凝土浇筑,不仅施工的质量控制比较困难,而且效率也比较低下。而在装配式建筑中,关键的结构组件都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的生产,不仅能够保证生产的质量,而且具有比较高的生产效率。另外整体装修也是装配式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因为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组件具有高度的标准性,给整体装修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装配式建筑技术还可以与BIM技术相结合,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中,能够让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方案更加具有科学性,促进装配式建筑质量的提升。
        2、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2.1专业方向缺失问题
        装配式建筑需要改变传统的施工方法,这体现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中。然而,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还没有介绍这方面的内容。毕业生不能胜任这个职位。
        2.2创新能力培养问题
        为了实现装配制造,现有的建筑技术很明显不能满足条件,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全方面的创新改革。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各建筑企业普遍都认为,对于建筑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加快技术的创新脚步和企业转型升级,这就要求高校加大出口创新力度。
        2.3人才培养"最后一学里"问题
        目前,"企业找不到满意的人才",特别是掌握装配楼相关技术的人才稀缺。这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共同创造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快速通道。
        2.4建筑信息化技术应用问题
        为了实现装配楼的集成化设计、信息建设、信息管理和智能化应用,需要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支撑。然而,技术人员仍然短缺。BIM技术也会影响装配车间的发展。


        3、基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改革与实践
        3.1借鉴先进经验,优化课程体系
        在进行专业改革时,可引入西方先进的教学经验,以此优化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项目形式进行教学,即整合教学内容,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针对装配式建筑,教师可按照建筑类型进行项目划分,可以盒式装配建筑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增加课程内容,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合力完成一个项目,其评判标准即学习小组能在课程讲学结束后制作一个装配式建筑的模型,并能对其进行阐述,让其余学生作为评委,若哪一组的模型能激发其余学生的投资欲望,便可获得较高成绩。
        3.2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时效性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也能推动专业改革的现代化进程。对此,可建立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并加强教学资源库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教学的动态管理。此外,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牵涉的施工软件也应进行专业化管理,例如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有效优化施工流程,并提升施工效率。此外,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信息化思维,提升学生信息处理的速度及信息接收能力,从而可全面提升教学实效性。
        3.3社会实例应用分析,注重教学实践
        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当注重社会实例分析。例如,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教学中,可引入仿真技术进行教学实践,即让学生通过现代化软件构建建筑模型,进行建筑渲染及建筑成本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实例进行分析,如盒子型模块化装配建筑体系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也可引入MCFTS高层钢结构建筑体系进行相关分析,从而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与此同时,也可带领学生参观施工现场,让学生了解具体施工过程。在日常教学中,也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性的应用实例。
        3.4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装配式建筑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巨大,而高校的教育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教育方面仍停留在20世纪的水平,已不能满足科技、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缺乏培养装配式项目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缺乏装配式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师生缺乏装配式项目管理实践平台。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解决将装配式建筑技术融入课堂、各专业课程之间合理衔接、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编制独立学院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教学大纲、建立依托远大学院B-learning平台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教学平台、建设装配式实训基地的问题,通过加入软件应用与强化模块、实践模块及竞赛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各模块的主要内容和培养目标是拟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思路是通过深入设计院和施工现场,了解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需求,结合最新的装配式技术,各专业课程教师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现有的课程进行协商探讨,合理规划装配式建筑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实现各专业课程之间装配式知识的合理衔接,有针对性地改革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根据教改后学生及督导专家的反馈结果,由高校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及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提出修改意见并反馈,根据反馈意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形成完整的可执行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经济新发展,保证土木工程专业模块化建筑的发展需要,就需要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模式进行部分改革,建立新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电子商务时代,它不仅满足了企业的需求,而且具有地方高校的特点。科学是第一位的。循序渐进,前瞻可行,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能力多元化等方面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廖健康.基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改革与实践分析[J].城市建筑,2019,16(32):38-39.
        [2]刘运林,丁克伟,马巍,陈东,朱士涛.面向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改革与实践[J].皖西学院学报,2018,34(03):15-19+40.
        [3]韩晶晶,黄朝威,黄中强,韦武昌,张丽娟,王痛快.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J].价值工程,2018,37(02):197-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