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力系统计量中互感器误差的现场测试技术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5期   作者:张涛
[导读] 随着用电需求加大,电力系统电能计量逐渐受到关注,
        张涛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南供电公司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813000
        摘要:随着用电需求加大,电力系统电能计量逐渐受到关注,通常情况下,需要借助电能计量设备来实现,电能计量装置构成相对简单,主要分为两部分,核心构件是电能表互感器;另一部分是二次回路。实践证明,对电能计量装置开展细致、全面的现场测试,可以保障供电的稳定性,效果十分显著。基于此,本文将主要研究现场测试的关键技术,以便减少互感器误差。
        关键词:互感器;电力系统;误差测试

        引言:现实应用中,电能结算需要依靠电能计算装置来完成,虽然电能计算装置的作用十分突出,但是其核心构件互感器在应用过程中会有误差存在,影响电能结算的准确性,造成供电以及用电各方的损失。因此,为了合理避免误差,需要结合现实需求采用有效措施,采用较为先进的现场测试技术,将误差量控制在最小区间。现场测试技术的应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互感器误差的测试现状
        1.1传统测试办法
        电力计量传统意义上的计量方法主要是针对互感器误差问题进行测试,这种误差测试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控制误差作用,提高互感器运行的精准度, 但是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在操作方面还有待提升。因为该方法需要依靠大型设备,测试工作需要花费的时间非常久,工作强度相对较大。例如:在测试电流时,要保证升压器的质量,如果质量低于1000kg,测试任务便无法继续,从而影响工作进度。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测试方法的弊端,在新时期必须要进行革新。
1.2测试技术的电子化
        在科技进步的大力推动下,电力计量有了创新和转变,测试工作得到了高新技术的支持。 从实际应用需求来看,在电力系统计量中,测试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而测试技术的电子化更是当今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对传统测试方式的技术革新,属于一种突破性发展, 测试技术电子化的出现,不仅能够降低互感器的误差,提高计量精度,还可以促使测试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应用意义显著。就目前的情况看,电子测试仪质量较轻,和传统测试设备相比,重量减轻了不少,并且操作也十分容易,不再需要起重设备支撑,就可以完成测试。新型的电子式互感器计量精准度更高,在实际应用中,是以电流互感器作为主要支撑,主要原理是在互感器电压提供的基础上完成互感器运行状态的模拟,测试出关键参数。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电子式互感器应用效果相对理想,现场测试效率得到了保障,比传统的测试手段相比要简便很多,操作比较容易,人为失误较少,无论是设备的使用数量还是人员的任务量都得到了缓解[1]。尽管如此,电子化的现场测试薄弱环节依旧存在,那就是在测试精准度方面还有待提升,不如传统测试技术。另外,电子式的测量仪在实际应用中对客观条件要求较高,并且对测量对象有一定的限制。
2现场测试技术
2.1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
        近几年,随着电能计量得到关注,互感器误差控制被提上日程,在相关学者的不懈努力下,新型误差分析仪已经开始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这种新型误差分析仪是属于对传统测试方法的技术革新,在原有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新的理念,主要是借助电子技术完成测算工作,利用该技术,互感器误差可以直接呈现出来,并得到科学测算,让人们清楚误差的大小,基于这样的技术,不仅计量精准度会提高,消耗的人力和传统方法相比也会比较少,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结合实际应用可知,这种新型误差分析仪在使用阶段只需要配备1-2名技术人员即可,在测试期间,计算机技术的作用比较突出,可以完成对误差的计算与分析,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时,管理工作更加方便,技术应用更为简单,其主要原理如下。在测量过程中,通过二次施加电压给互感器,完成对互感器运行情况的模拟,在此期间,测试出相关参数[2]。参数是构建模型的基础,在测试出参数后,结合误差分析仪的原理,完成相应数学模型的搭建,最终计算出误差,这就完成了整个测试工作。基于上述原理可以发现,新型误差分析仪(电流互感器)的出现与应用,在测试工作效率提升方面优势显著,虽然截止到目前被广泛应用,但测量原理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2. 2结果处理误差分析
        针对结果处理误差方面,相关学者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传统意义上的互感器误差测试最终产生的结果需要满足计量检定流程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使用。但是新型误差分析仪,作为传统测试技术的革新,其检测结果自然也存在差异,与传统的测量工具相比,新型测试仪无论是构造还是组成都比较少,构件的测量标准有所降低。因为两种误差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在实际检测期间,为了保证计量的科学性与可信度,需要保留原始数据,这是十分关键的步骤,不容忽视。被检验互感器性能要满足使用要求,全部测试点都要在误差范围内,确保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基于这种标准,才能判定互感器误差是否合格。
2.3校准误差检测结果
        针对误差监测结果校准,截止到目前,有两种校准方法比较常见,一种是间接对比,这种方法的校准原理比较容易理解,是对同一台互感器,完成两次检定,分别采用传统测试手段和新型测试方法,最终比对测定结果,尤其是分项的检测数据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求出差值。结合国家检定规程,如果差值在误差限值内,表明检定结果是合格的。另外一种是整体检定,这种方法和间接比对法相比,应用范围更广,人们接受度更高。实际应用中为了合理、有效解决量值传递问题,制定了科学比例标准,将其作为 “被检对象”,最终结果取反符号,这是整个检定工作的核心内容,不容忽视。实践表明,整体鉴定法操作性更强,方便易行,应用价值高,可以覆盖检测的全部过程,值得大范围推广。
        总而言之,电力计量的精准度是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是对电力企业来说,还是针对用电各方,如果误差太大,各方的利益都会被影响,为了维护电力企业形象,需要高度重视。就目前情况看,电力系统的计量中,关于互感器误差问题,无论是采用新型测试技术还是传统方法,都各有优缺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正确看待和灵活选择。传统的误差检测,尽管优势明显,准确度较高,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操作相对复杂,费时费力,会增加测试的成本。而新型的检测方法操作起来简便,用时短,较为快捷,成本可以得到控制, 但是在准确度方面还有待提高。总体上来说,结合现实需求,电子式的检测装置积极作用十分显著,属于主流趋势,是利益最大化实现的保障,在未来需要对精准度提升加大研究力度,为电力企业发展增添助力。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电力需求加大,电能计量受到高度重视,想要精准完成电能计量,就要依靠互感器来实现。但是互感器在应用中,误差问题一直存在,为了将误差合理控制,现场测试技术得以大范围推广。结合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误差分析仪可以弥补传统测试方法的不足,实施效率大幅度提升,另外,人力、物力消耗也得到了缓解,经济效益显著。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限制问题,测试结果有待提升,需要持续加大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冯海清,于振.电力系统计量中互感器误差的现场测试技术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8):56-57.
[2]杜斌峰.电力系统计量中互感器误差的现场测试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7,24(03):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