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睿
成都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一系
摘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青少年发展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培育青少年成长的重大任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主客体混乱、俱乐部发展资源匮乏、俱乐部管理者素质过低、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以促进我国体育俱乐部的良性循环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困境;策略
1 前言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针对体育强国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战略任务,并明确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普及、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国家体育训练体系构建、科技助力奥运、体育产业升级、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志愿服务与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等九大工程[1]。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既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人才基础,也是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由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进行青少年俱乐部试点工作通知》后,由政府通过体育彩票的方式进行资助,先后在全国范围内成立起6000多所国家级青年俱乐部(以下简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对此需要不断进行改革。
2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主客体混乱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被管理者)发展至今一直与中央党政机关、地方党政机关、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等数个公权力主体(管理者)保持着密切的从属关系[2]二者始终无法脱离管与被管的关系,在这种政府没有划分清楚公权力直接对市场进行管理的关系下管理者的范围相对来说容易界定,但被管理者就不那么能够轻易分辨。对于被管理者来说就会出现什么该被管、什么不该被管、被管理范围有多大,存在很大的人为随意性、模糊性[2]。管理者容易把体育事业方面的管理划分到行政的管理当中。被管理者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各方面对公权力主体产生过度的依赖。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中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民政部门分别担任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业务管理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在经营中经常发生与二者沟通不协调的情况。由于在经营过程中经常要与众多事务管理部门沟通,如教体局、税务局、工商局、消防局、体育局等等,经常是四处奔波、重应付、轻效率[3]。严重影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经营效率。
2.2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者自身素质过低
管理者作为整个俱乐部的领头人,其管理经验与水平决定着整个俱乐部的经营与发展。经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大部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立之初都是由一个或几个体育专业或非体育专业的人员组建而成[4]。只具备单方面的体育知识,而缺乏管理知识以及法律意识是目前大部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的现状。在提倡依法治国理念的大环境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遵守法律,做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是现如今企业管理者应当具备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为俱乐部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正确规避在管理和法律上的风险[2]。且由于我国大部分当年成立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由国家政府机关单位进行资助组建,管理者在管理经验、经济、知识、资源等方面储备量不够,大都依靠政府,长时间下来许多俱乐部都对政府机关部门产生依赖[5]。管理者在俱乐部发展过程中不愿意去主动思考、去创新机制,导致俱乐部的发展只能跟在政策后面走,自身缺乏活力,阻碍了俱乐部水平的提高。
2.3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制度亟需完善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俱乐部生存与发展的依据,是开展工作、进行治理的基本依托。青少年俱乐部管理制度包括俱乐部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场地设施管理办法、安全保障措施、岗位职责规定等一系列规章管理制度[8]。但是,经综合观察了解到我国大部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制定的都是综合性的管理规章条例,缺乏细化的条款,在真正执行条款时会缺乏确切的依据,影响俱乐部内部治理的质量和水平[9]。
在顶层设计中,国家体育总局自2000起到2001年分别在修订后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全国性体育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和《体育类民办非企业登记审查与管理办法》以此强化全国性体育社团与民办非企业在业务和管理上的能力,进一步确保行业管理职能在社团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施行,充分发挥其在我国体育体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0]。但在实际过程中俱乐部自身制定的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有限性和落后性。
3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理清俱乐部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由于政府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范围界定是模糊的,国家制定的政策经过各级政府的传达很难完全落实到俱乐部经营管理中。采用矩阵组织的方法,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较大的疏忽并减少出现差错的概率,同时还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青少年俱乐部也是如此,基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把垂直领导与横向领导结合起来使俱乐部与上一级管理部门直接对接,确保政策的落实,进而提升工作效率。这样既发挥了政府各部门的指导作用,又弥补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政策的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3.2 加强管理者职业素养能力培养
管理者作为俱乐部发展的领头羊,其作出的所有决策都决定着俱乐部的发展方向。因此政府机关可对俱乐部的发展与组建制定一套涵盖扶持建立、起步、发展运行三阶段[12]标准的内容服务体系,按阶段对俱乐部的经营管理者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满足在各个阶段管理者都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同时提高俱乐部的从业门槛,从源头对俱乐部进行管控,提升俱乐部的专业水平。
3.3 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能力
制度的制定需要进行落实贯彻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创建时指定的规章制度以及政府制定的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产生了严重的两极态势。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具体明细,包括收入、支出、结余等都要做好公示。场地设施管理办法需要制定明细的使用条例,避免因沟通不及时与受托单位产生矛盾,影响俱乐部发展。最后岗位职责上要各自分工,不越权,充分起好领头羊的带头作用。
4 结语
青少年作为在人才强国、体育强国背景下发展的中坚力量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状况又决定着青少年能力的发展。本文在思考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后,分别从组织、素质、资源、制度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希望能够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J].儿童发展研究,2019(03):70.
[2]赵家庆.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09):22-26.
[3]魏显迪.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政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4]张婷.陕西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与管理模式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10):196-197.
[5]彭菲,周霖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战略研究——基于社会治理新常态理论视角[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05):12-17.
[6]童建红,曾丽芳,潘宏波.广西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8,39(06):67-68+71.
[7]张茂林,成民铎,乔京转,周皎,马娜.山西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策略的优化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02):70-72.
[8]咸宇鹏. 城市公园绿地中体育休闲空间的设计与营造[D].北京林业大学,2010.
[9]赵嘉宜,李广学.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内部治理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9):237-238.
[10] 冯晓丽,董国珍.从身份认同到规制、规范:我国民间体育组织评估政策变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0):47-51.
[11] 陈洪,梁斌,孙荣会,郇昌店,肖林鹏.英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治理经验及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03):25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