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习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探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张慧芳
[导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对象,
        张慧芳
        新疆自治区喀什市麦盖提县45团第一小学 844604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对象,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信息、提升自我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让学生改变对阅读的看法,让学生的语文阅读变成一种习惯,而非一种强制性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就要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的语文阅读需要,优化阅读教学的多个环节,让阅读能够真正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对策
        《新课标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中着重强调了阅读对于有个人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滋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语文阅读习惯,让学生会阅读,更要爱阅读。这样才能够让阅读变成意识、变成习惯,学生才会在阅读之中走入书香世界,品味书香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我认为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预习,初步阅读,形成阅读感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阅读本身就是学生个体化的活动,教师应当尊重这一规律,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重要注重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初步感知。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又能够让学生在初步感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形成初步记忆,为后续学生的深入阅读做好准备,同时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预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阅读预习任务时必须任务明确、条理清晰,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阅读预习活动变得具体、变得有效。
        如在进行《桂花雨》阅读学习时,教师可以布置如下阅读预习任务:
        (1)阅读预习,思考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难道同时桂花,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思考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为什么?
        上述任务具有明确的阅读指向性,能够让学生有方向的进行阅读预习,促使学生形成初步阅读文本感知。
        二、营造氛围,书香传递,激发阅读兴趣
        正所谓“润物细无声”,环境、氛围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室就要建立一个书香的环境、书香的氛围,让学生们感受到浓浓书香意,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样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们在氛围影响之下,逐渐将阅读转化为一种习惯。
        首先,教师要打造一个书香的班级环境,为阅读提供环境支撑。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内部的“图书角”,同时在班级内张贴各种各样的名人名言、好词佳句,让整个班级萦绕在书香的气息之下;其次,教师要注意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活动,如阅读比赛、分享大会等,让学生们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意识。
        三、教会方法,学会阅读,科学引导阅读
        有效的阅读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小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科学的引导学生阅读,而不是让学生们僵硬地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阅读才会变得顺利、变得有效,科学引导阅读之下学生的阅读习惯才能够顺利形成。


        1.带着问题阅读
        阅读是一个获取信息、思考信息、剖析信息、组合信息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信息进行获取以及再加工。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鼓励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适当的提出一些开放性、可思考的问题,驱动学生有效阅读。
        如在学习《将相和》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通过阅读,思考廉颇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蔺相如呢?
        (2)通过阅读,思考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2.不同文本阅读
        不同的阅读文本对应不同的阅读方法,诗歌应当朗读、小说应当默读...教师要让学生们能够正确对待不同的阅读文本,鼓励学生们面对不同的文本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这样也能够引导学生科学阅读。
        3.读写结合阅读
        读写结合是学生有效阅读的重要方式,需要学生们从读的角度掌握写的方法,从写的角度推动读的深入。教师可以开展续写、仿写、补充写等活动,让学生从写的层面强化阅读理解,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活动。
        四、加强指导,内外结合,引导课外阅读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虽然能够配合语文教师进行课堂阅读,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不高,甚至有些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实际上课外阅读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加强指导,鼓励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们选择正确的语文课外阅读读物。可以参照课标要求,如《恩德作品选》、《鲁宾逊漂流记》、《水孩子》等,让学生们进行阅读;其次,教师要协同家长之间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家中配合教师打造“家庭读书角”,监督和陪伴孩子进行定时阅读。这样能够实现“内外结合”,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优化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
        五、定期反思,阅读积累,强化阅读记忆
        怎样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怎样推动学生更进一步的投入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学生的阅读积累笔记、阅读表达等,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予以肯定,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也能够确保阅读教学落实到位。
        同时,学生们必须做好定期反思工作。一方面,要定期在脑海中对所学的阅读文本进行思维导图的推演,梳理阅读文本,进行阅读记忆的回顾;另一方面,要时长翻阅自己的阅读积累笔记,将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的阅读才不是僵硬的,而是主动地、科学的、有效的,学生自然能够将阅读转化为一种习惯,实现有效阅读。
        结束语:
        实践检验,上述阅读教学活动是对原有教学环节的优化和发展、创新和突破,它尊重了阅读是学生个体化的行为,同样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能够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十分突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必须充分认识上述方法的积极作用,要落实开展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实现教学优化,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高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03):79-80.
        [2]孙彩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问技巧分析[J].学周刊,2021(05):135-136.
        [3]罗世鑫.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新教育(海南),2021(02):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