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新特征和发展趋势探析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蓝韬
[导读]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产教结合已成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蓝韬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616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产教结合已成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新的教育规范下,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将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未来产学结合的发展趋势将使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特征更加突出。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新特征;行业特色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我们要完善职业教育制度,深化产教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建设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弘扬劳动模范和工匠精神,营造工作光荣、追求卓越的社会氛围”。在新时期,生产与教育的结合成为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
一、产教融合的含义
        “产教结合”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是学校、行业、企业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总体而言,通过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与研究、成果开发与转化等方式开展深入合作,使学校与企业形成“有机对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业能力、服务社会、创造生产价值。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将“产学结合”的基本内涵概括为:第一,部分学者指出“产教融合”是“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第二,部分学者指出“产教融合”就是“产业与教育、生产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即学校为了实现育人质量的提升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第三,部分学者指出“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一体化,是一种新的不同于传统的教育与产业的组织形式。
二、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新特征
(一)经济“新常态”对高职产教融合提出新要求
        2014年国家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我们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此后“新常态”概念深入国家社会、政治、文化等各入领域。在经济“新常态”的引领和促动下,国家产业集群化调整行业企业优化转型升级,促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工业企业对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经济社会的“新常态”必将催生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在“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适应社会进步和生产方式产生动力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深化职业教育制度改革,以“新常态”的理念和思维引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促进院建教合作,融合教育有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
(二)“供给侧结构”改革新思维引领高职教育产教资源优化重组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改革的深入,各级供给侧结构的改革也应相应地进行。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引发了国民经济要素的革命。经济要素将进行重大优化调整,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现有产业链面临重组或调整,技术人才供应商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来适应人才市场的新需求。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协同培养,可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更好地满足工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同时,可以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提高人才输出效率和质量。

高职院校在供给侧结构分析中应以高等职业教育和教学为指导,以工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辐射要素整合、产业化”为拥有属性,面对面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专业结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实现生产协调发展,以区域经济发展和工业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为高职产教融合注入新内容
        十九大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它不仅能使学生体验零距离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体验,使学生探索职业发展前景和职业匹配学位,积极对接职业兴趣、性格爱好、专业技能、职业眼光等优势,为未来的商业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合金”,不是一个封闭的校园,可以发展一个单一的班级,“双创”教育要求生产与教育平台和空间的整合,让学生分享丰富的社会资源,体验和实践自己的创业梦想,在生产与教育平台的整合中统一职业精神,理解职业精神、职业文化,提高职业技能培训。
三、产教融合发展趋势
        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产教结合深入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产业和企业角色的逐步明晰。企业对产业的参与在探索中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实现了从干部、工业企业的“集体智慧”向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机制探索”的转变。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更加注重合作伙伴,主要依靠干部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维系。近年来兴起的集团化办学,以契约、资产等形式,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规范,以政府、产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多学科的职业教育为主体,深化教学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完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探索更为有效地实施途径。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4年教育部首次举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当时仅有8家企业发布245个产学合作项目,提供经费1200万。到2018年,仅第一批项目指南就有346家企业发布项目14831项,提供经费和软硬件支持约35亿元。按比例测算,2018年第一批项目参与企业数为2014年的87倍,发布项目数为121倍,提供资源是500倍。从伙伴式合作,到集团化办学,再到校企一体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利益相关者逐渐深度参与,校企合作持续开展的动力机制已见端倪。
结束语:
        总之,产教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产教脱节的问题。在新时期,高职院校产教结合的新特点在探索中得到了加强。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推进以产教结合、协同教育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根据企业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海峰,黄陈,李艳艳,等.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时代特征与路径选择[J].高教学刊,2018(6):57-59.
[2]刘芳,肖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中的人才供给困境探析[J].管理观察,2020,No.744(01):120-121.
[3]胡木林,邵一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26(006):24-28.
[4]张燕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0,v.41(10):79-81.
[5]王娜.分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8):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