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阅读抓好习作教学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张天霞
[导读] 写作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这种技能的获得必须借助于现有的经验迁移。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度成为教师教学的瓶颈,这是因为我们将习作教学孤立起来了。
        张天霞
        新疆昌吉市第一小学
        写作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这种技能的获得必须借助于现有的经验迁移。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度成为教师教学的瓶颈,这是因为我们将习作教学孤立起来了。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写作与阅读是互相关联的,二者相得益彰,不可分割。有了足够的阅读积累,写作才能有源头活水,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否则,即使搜肠刮肚也是难以成文。所以,我们一定要落实好《课标》提倡的读写结合,充分依托阅读抓好习作教学,使习作教学走出困境。
        一、让阅读教学中的语用点成为练笔的最佳训练点
        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习作练笔,要用心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语用点进行练笔。其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时有读写结合的安排,如《穷人》的课后安排了续写的练笔、古诗《回乡偶书》的课后安排了改写记叙文的练笔等,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落实好这些教学任务。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其他阅读材料的教学中,抓住不同文章的不同语用点,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习作练笔,让学生多写多练。如: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中,有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片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语用点,及时安排学生进行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片断练笔;课文《全神贯注》中,有一段描写罗丹修改雕像时全神贯注的细节描写,教学中也可利用好这个语用点,设计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神态等的片断描写来反映人物特点的练笔;课文《桂林山水》中运用了精彩的排比手法,教学后可安排学生练习运用此类修辞手法练写句式;对有些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地方可安排学生进行补白练笔等。总之,要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语用点进行练笔,给学生创造练写的机会。一般来说学一课练一次,也就是要让学生一课一得,这样,对学生的写作会有很大帮助。
        二、注重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博览群书,广泛阅读,能丰富学生的词汇,从而成为写作时所必需的材料。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同班中写作好的学生一定是爱读书的学生,那是因为他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了词句、积累了好文章的写法而无意中运用上了,所以习作自然写得好,之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在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的利用,让学生定时、定量地广读博览、博闻强记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材料进一步积累,如,在进行《山雨》这样的美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上《山雨》中的优美语言,说一说自己平时经历的下雨前或下雨中或下雨后的情景,把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自己习作的语言文字储备。
        三、利用阅读教学抓好仿写练习
        俗话说,知道了“怎样做”,还须亲自“做”,即有意识的模仿。借助课文,教师给初学者一个模仿的手杖来解决“怎么写”,那就是仿写。仿写句式,可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仿写修辞手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仿写片段,可以培养学生描写细节的能力;仿写结构,可以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有些老师说仿写的文章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但缺乏自己的独特感受,创新的文章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但在结构、条理及语句方面较为欠缺。其实,仿写与创新绝不矛盾,因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真正的仿写是指模仿范文的构段方式、或写作思路、或语言的运用技巧等,再填充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虽然仿写出的文章框架、思路有范文的影子,但内容是截然不同的,既然内容是不同的,那就是有独特感受的。况且对小学生来说,既便有写作的素材也不一定会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以更需要效仿现成的文章,即向他人学得多了,下笔时既有内容又能知道怎样写。
        (一)仿写要符合事物的特点
        新课标中指出,写作要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如果将不同特点的事物仿写得与范文中的一样了,那就不是仿写,不是运用知识,而是抄写了。如:有的学生在描写门前的小溪时,仿照《桂林山水》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是很好的,但如果也描写为“小溪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就不恰当了,应根据小溪的特点去写。首先,我们要区分小溪水与漓江水的不同之处,然后再用上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小溪水的特点写出来,而不能照搬例句,那样写出来的就不是小溪了,可以描写为“小溪的水真欢快呀,欢快得仿佛唱着歌儿向前跑”;也不能照搬照抄描写为“小溪的水真清呀,清的能看见小溪里的沙石”,而要描写为“小溪的水真清呀,清得几乎能数出小石子的个数”,因为小溪要比江水浅得多,可见度更高。另外,山间的小溪水是很清凉的,捧起来喝一口能沁人心脾,因此要描写为“小溪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沁人心脾”,这样的仿写才是既符合事物的特点,又运用了范文中好的写作方法,是真正的仿写。
        (二)仿写要不失真情实感
        新课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首先,选材真实是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其次,要放手让学生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语言去描述,这样学生就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感情准确、具体地在习作中表达出来。如,在学了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后,仿照文中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写法时,有的学生写到:带着考了100分的卷子,我轻快地走在放学的路上,天空格外晴朗,阳光那么柔和,风儿轻轻吹着我的脸,花儿随风轻轻摆动,好像在向我点头微笑,就连小鸟也好像在向我打招呼……在学习了课文《全神贯注》后,仿照文中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反映人物特点的写法时,有一位学生的小练笔《爸爸穿针》中写到:爸爸用他那又粗又大的手把线头捻了一下,眯缝着眼睛,把线头对准了针眼,一下没穿过、两下还没穿过,于是又把线头捻了一下再穿,一下,两下……本来就很小的眼睛,这一眯简直成了老鼠眼睛,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好像在与自己的笨手进行激烈争吵“不行,不行,不能这样穿!”,一遍一遍,终于穿过针孔了,他迅速将线头拉了出来,满意地捋了捋穿好的线,笑容中的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缝儿。这样的仿写因选材真实,且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语言去描述,因此充满了真情实感。
        (三)仿写要做到选材新颖
        新课标中指出,写作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在仿写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选材真实,还要做到从不同方面选材。老师们都有同感,在表达父母的爱这方面选材时,大多学生就会想到父母送自己上医院、辅导自己学习、辛苦地为自己做饭等这些常见的事情,这时老师如果不给予指导,学生在选材上会雷同,若再仿写同一类文章的写法,写出的文章则更是千篇一律了,所以,在仿写练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选材,如:学骑自行车时,爸爸悄悄放手让我摔跤,或者妈妈用善意谎言鼓励我等,这样的选材就与众不同,很新颖,如果全班学生的选材丰富多彩,即便大家都仿照了同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也不会写出雷同的文章了,这样的仿写会出现更的多精彩作品。
        总之,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通过品文入文,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孩子也模仿大作家的写作手法,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经验,这样,既使习作教学简单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真正促使写作知识迁移的有效方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