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晶晶
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中心小学,浙江省 衢州市 324014
摘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核心要素之一。作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字化竞争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基于之江汇教育平台的数字化学习,是通过微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微课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达到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微翻转课堂
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公布之后,近年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也面临着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学生运用数字化的资源和工具,开展自主学习与群体协作,有创造性地剖析并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开拓创新的能力。相对于其他三个核心素养要素来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是最能体现出先进技术学科特点的。因此,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必然选择。
一、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必要性
目前农村学校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比城区学校小学生更低,它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家庭环境导致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普遍偏低。以我校为例子,我校学生来自普通农村比较具有代表性。学生家里有计算机的不多,我给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作了一个调查,学生总共240多人,其中家里有计算机的仅占总数的50%左右,大部分学生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多,信息素养较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更低。
(二)学生个体之间的素养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用于数字化学习的情况不多,兴趣度不高,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更多的用于看电影、玩游戏等娱乐活动。从而,也导致了班上学生之间的素养和能力水平差异大。
(三)农村学校因为自身原因,和城区学校相比能让学生使用数字化资源和平台进行学习的机会和途径太少,从而也间接导致了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不如城区学生。
基于以上几点,作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就很有必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科学理解
根据“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表述,我们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含义进行科学的理解,形成比较准确的认识。既要包含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深刻反思,还要结合学科的发展特点,体现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特征。
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中发现、思考问题,运用合适的数字技术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创新性的数字化成果或者创造性完成相关任务。只有在这样的课堂过程中学习,学生才能逐步提升适应目前与未来数字化生活的行为能力,提升数字化竞争力。
三、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实践
到了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在上述理论理解的基础上,基于之江汇教育平台结合微翻转教学模式,去探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
(一)使用之江汇教育平台,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
之江汇教育平台是由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办的,面向全省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以资源分享、在线学习、在线互动、多元评价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该平台内容丰富,包括自主学习推荐资源、共享精品资源、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等模块;还汇集了大量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学习资源,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学生机登陆之江汇教育平台开展在线学习,通过自主学习、网上协作等形式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总之,之江汇教育平台是学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二)借助微课,了解数字化学习优势
对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是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知识体系,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查漏补缺。随着现在无线终端的普及,基于微课的学习必将越来越普遍,微课形式的数字化学习模式也肯定被学生接受。
(三)结合微翻转课堂确定教学流程,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随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逐渐成熟,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微翻转课堂就是其中之一。微翻转课堂既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别与翻转课堂模式,就拿我们课堂具体来说:它是基于之江汇教育平台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配套微课资源的课内教与学的翻转,它摒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授内容的弊端;还吸收了翻转课堂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等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微翻转课堂的基本流程是:上课第一阶段,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进行微课自学后,打开微练习进行自测,以便教师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上课第二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测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重难点;上课第三阶段,学生通过项目式综合性任务练习,形成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上课最后阶段,作品评价和课堂小结,让学生在评价和反思回顾中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它实施的前提是:课前要开发好与教材想配套的微课资源,包括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微练习等,并上传到之江汇教育平台,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学习。
通过微翻转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可以将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微课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促使学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培养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和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进而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笔者就是根据这个流程开展教学,下面就具体阐述下具体的课堂实践。
1.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观看微课,完成微练习自测
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的引导,打开微课视频进行自学。由于每个学生本身的信息素养是不一样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和时间,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可反复学习,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可以加快进度。比如在浙摄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让演示文稿“有声有色”》一课中,笔者布置任务,掌握在PPT中插入音频、插入视频的操作方法。通过这样的任务描述引导学生自学微课视频,参与学习主题。
学生自学完微课内容后,已经对所学新课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学生可以通过之江汇教育平台完成微练习,对自己自学情况进行测评。然后教师依据学生的测评结果掌握学生前期自学的基本情况,为第二阶段教学做好准备。
2.教师调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易理解的知识或者技能技巧。一般来说教材上确定的重难点就是我们教学的重难点;其实也不尽然,重难点包含两种:一种是静态重难点,另一种是动态重难点。静态重难点就是教参上规定的重难点,而动态重难点是教师传授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的知识。其实就是学生不懂得就是重难点,这种重难点班级之间都不一样,因为每个班的学情是不一样的,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分析学生的自测情况后以学定教,适时调整教学的重难点。
3.学生通过项目式综合性任务练习,形成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学生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的综合体现,学习更多是一种向内自我构建,但创新是一种向外的活动。所以我们不仅需要运用数字化平台进行学习,还要鼓励并加强数字化平台下的创新。在我们微翻转的上课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化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信息素养的差异也能被老师兼顾到,但是也存在弊端。具有明确关键性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它们彼此间的联系却不一定非常紧密。因此,学生会很难把每个知识点进行连接并整合创新。
学生自主学习,在结合任务单观看微课视频并完成微练习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在教师布置项目式综合性任务后,学生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协同完成。这样,学生能系统的运用所学知识并且将知识内化实现对知识片段的融会贯通,最后完成作品的创造创新,进而形成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4.作品评价和课堂小结,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形成
作品评价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课堂的末尾,对学生的典型性的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反思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运用了哪些数字化技术,有哪些想法是正确的,有哪些想法是不妥当的。通过这些反思再结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就可以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教育效果。
知识点的个数决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各知识点的紧密联系程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好的课堂小结能将知识点进行梳理,能让各自独立知识点相互产生关联,构成相互联系的网状知识结构。从而达到让学生将知识进行巩固内化、灵活应用的目的,促使“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形成。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之江汇教育平台的数字化学习,是通过微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了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微课教学理念,将学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始终拥有有效的、有意义的学习从而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达到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栾云波.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为未来人才成长铺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5)16-17.
(2)姜宇,辛涛,刘霞,林崇德.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