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困境及措施分析 杨静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1月上   作者:杨静
[导读] 将工程造价工作融入在建筑工程中,可以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障施工质量和效率,促使施工单位社会形象和经济收益的提升。所以,需要高度注重工程造价工作,将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障资金的充足、人员分配的合理以及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而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工,进一步保障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为施工质量和效率提供支持力量,推动建筑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河北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杨静 050061

摘要:将工程造价工作融入在建筑工程中,可以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障施工质量和效率,促使施工单位社会形象和经济收益的提升。所以,需要高度注重工程造价工作,将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障资金的充足、人员分配的合理以及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而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工,进一步保障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为施工质量和效率提供支持力量,推动建筑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措施
中图分类号:TU67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造价控制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整体工程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建筑工程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完善、工程变更频繁、物资管理混乱等问题,开展考虑造价控制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1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1.1投资决策的重要性被忽略
        做出投资决策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决策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项目建设的经济性。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很难在正式施工之前做出投资决定。这种以静态为主的投资估算方式是发生此问题的主要因素。这种现象导致实际的施工成本太高,成本大大高于成本预算,从而影响了可利用的经济效益。
        1.2工程招标因素
        在市场环境影响下,建筑工程通常都会通过招投标实现。而现阶段,主要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在施工质量合格和不超过施工工期的前提下,选择价格合适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这在一定会加剧施工单位之间的竞争。在招投标过程中,施工单位若想获得中标机会,则会出现恶意降低报价的问题,加之成本预估不合理,会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这时,施工单位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补救,具体如下。(1)出现损失的部分进行变更。(2)增多现场签证,做大数据信息。(3)滥竽充数,降低工程质量标准[2]。(4)寻找合同漏洞,与投资方出现扯皮。出现上述问题时,双方在商讨时,往往会采用追加资金或者选择其他施工单位的方式,这无疑增加了工程造价成本。
        1.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意识不足
        大多数建筑项目中都存在此类问题。某些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是不完的,并且缺乏长远性,这是因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密切关注工程造价管理任务,最终导致建筑成本超支,甚至影响了业务和企业的发展。同时,一些项目管理人员虽然开展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但是他们仅以预算为管理中心,这导致管理缺乏动态性以及管理效益不佳。
        1.4监督管理因素
        工程监督管理部门贯穿于整个施工中,但却普遍存在缺少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的问题,这无疑会对工程造价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在正式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也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施工进度、施工技术等。若一旦某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监督管理部门未能够第一时间上报给上级领导,就会致使诸多问题无法合理把控,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工程质量不佳等问题,进而导致工程造价与预估存在差异,影响工程造价的顺利开展。
        2.加强建筑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强施工过程的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进行,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报价管理和经营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联系,实现动态化、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在项目开始前期,施工管理人员应明确造价管理方案,将方案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程序,引导各个部门配合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负责人要承担监督管理职能,对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的分配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管理层真正发挥效用。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从设备、材料以及人员等方面入手,对各环节的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成本支出最大的项目,因此,管理人员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造价管理时,要对各项使用资金进行仔细核查与管控,制订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案,并深入落实各项材料成本控制措施。
        2.2做好施工人员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中,为有效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工程造价上涨情况的发生,需要做好施工人员管理工作。在施工人员招聘过程中,应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以及聘用标准,根据岗位要求,对施工人员的职业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保障人力结构框架的完善性。在实际施工中,应要根据施工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与此同时,为促使施工人员各项能力的整体提升,在施工人员参加培训之后,需要开展相关考核工作,进而促使施工人员能力的提升。
        2.3完善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制度
        规范性地编制工程造价预算,有利于保障工程投资效益,因此,在工程造价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提高编制工作的科学性。为了进一步提高编制水平,建筑企业需要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性,预算编制人员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实际计算阶段结合图纸定额和工程量,保障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编制人员也要了解材料的不同类别、型号、性能等,确定价格变动范围。在编制工程造价预算的过程中,编制人员需要综合分析图纸内容和施工现场情况,根据建筑工程要求合理编制建筑工程造价预算。
        2.4制定成本管理目标
        建筑单位需要明确合理的成本管理目标,为实施动态成本管理和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有效地将动态思想和概念整合到特定项目的成本管理环节中。为了有效保证工程造价管理的进度和有效性,需要从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进行动态的成本管理,有必要合理划分实施成本控制的具体目标,有效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其加以改进,提高成本控制的明晰性和有序性。同时,与项目成本相关的人员有必要了解项目成本的性质,将项目类型和施工阶段结合在一起,仔细分析目标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施的影响,发现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2.5合理设计
        在施工设计图纸确定的前期阶段,需要对施工单位的各项能力进行考察,并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合理评估建筑工程项目的价值,进而保障施工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能够最大化发挥自身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绘制施工设计图纸,进而使施工设计图纸更加科学。此外,也需要保障施工材料和建筑结构相关参数的完整性和时效性,从而可以为建筑工程造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支持,保障工程造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施工单位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推动施工单位健康长久发展。
        2.6加大力度监测市场信息
        社会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行业施工建设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建筑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也频繁发生变化。市场价格变动会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效果。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阶段,管控人员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动态监测市场信息的变化,综合分析各项数据信息,避免因为市场价格变动降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效率,同时可以精准性地控制工程造价预算。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全面分析施工材料的波动性,科学地预算工程造价。
        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单位应利用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和造价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建筑单位应重视造价管理工作,健全造价管理制度,并加强对造价管理工作的控制,提升造价人员的专业能力,确保建筑工程造价工作的实际效果,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晶.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分析[J].居舍,2020(27):139-140,158.
[2]张学清.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其降价措施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16):217-218.
[3]喻甜香.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J].陶瓷,2020,(08):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