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的策略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 杨琴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学科的综合素养有着很高的重视
        杨琴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第一小学,  7513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学科的综合素养有着很高的重视,因此,教师在进行平时的课堂授课时,一定要注重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进行回答,同时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维,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策略思考
引言
        小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最主要的是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学科的概念性知识比较多,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时可能会出现只是简单的从表面为学生分析了相关知识,学生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其记住,然而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些数学概念的深层含义,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前一定要先做好备课,准备出一套最适合为学生所呈现的方式,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利用将生活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确保该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和真实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也要在班级内定期进行几次数学相关竞赛的举报,将学生成组划分,并进行一定时间的讨论,最后再开始辩论,在辩论赛结束后,教师进行相关的评价,这时要注重所评价的言语要有激励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将整个教室氛围都变得活跃起来,之后教师为学生进行试卷考试的准备工作,并认真批改,为学生打出真实的分数,如果有部分学生的成绩很差,教师可以在试卷下方的空白处为学生写下励志言语,并表达自己对于该学生的期望,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在新媒体设备普及的情况下,教师也要适当的利用新媒体为学生进行授课,而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一定要为学生选取一些有趣的学习视频和图片,在学生观看的同时,在关键的地方为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这样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定期进行习题检测,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程度
        只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还不能完全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授课时,要让学生适当的进行做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并通过学生的做题结果来进行自己教学方式的调整,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对于试卷的答题思路,讲究先易后难的做题方法,而后学生开始答题,在答题结束后,教师对试卷进行批改,同时要加强自身的试卷批改效率,在学生对于该试卷内容有思路和清晰的印象的情况下,教师要将试卷批改完,在下发试卷时,不建议教师采取在讲台上一个一个读成绩并让学生来领取,这样虽然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学习信心,但容易造成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当成绩成为众人皆知的事情,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嘲笑等行为,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上来领取试卷,并在学生领取试卷的时候单独与学生进行谈话,对学生的成绩状况进行不同的言语教导,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激励,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每位学生的自尊心都得到保护,还可以使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同时也了解了每位同学的学习态度和自身性格,这样有利于在以后的课堂授课时,教师对于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来改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
三、教师要利用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不能只有自己在讲台上进行不断的知识输入,如果学生只是听老师说而不进行自己的逻辑思考,那么教师的教学效率是不能得到提高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一定要注意根据课堂的活跃程度,及时的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或是在概念讲解后,教师主动的询问同学是否对其有自己的疑惑,如果学生提出了疑问,教师一定要积极的进行解答,并对提出该疑惑的学生进行夸奖,这样有利于激发其他学生的思考动力,也能促进被夸奖的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思考,在其他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一组学生针对一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后,分别提出最终确切的自身看法,而这些看法可以不止一个,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尽情的进行思考和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为其进行一一的解答和评价,并为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四、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授课时,除了知识的深入讲解,也要教导学生培养自身不懂就问的习惯,首先教师要表现出自身的亲和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对于平时学生所答的试卷,或是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中自身所产生的困惑,都可以询问教师,对于一些比较害羞或性格有些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每次考完试后进行单独的谈话,也可以在进行教学下课后,主动的询问这些学生是否有一些不懂的地方,在学生表达完毕自己的看法后,教师要为其进行认真的讲解,而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语气,保证自己在学生心中的亲和度,并为建议在以后不懂时主动的来找老师,加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总结
        小学数学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一定要保证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持续的创新,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要根据学生每堂课所表现出的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善,注意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言语激励,保证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会受到减退,并定时定量的为学生进行知识检测,提高教师对学生各方面情况的掌握程度,最终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钟榕惠.小学数学有效探究引导策略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149.
[2]许君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及其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0(38):77-78.
[3]杨三长.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的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7(20):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