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张玉梅
[导读]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张玉梅
        巴中市恩阳区实验中学 四川 巴中 636064
        摘要: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而中学生这个年纪也是刚刚进入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年纪,他们的性格也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让他们自身产生化学反应。而老师就要去矫正他们,用道德与法治去规范他们自身的行为,让他们树立道德观,法治观,避免他们做错误的事情,也要让他们初步懂一些法律常识,去反思自己的行为。
        关键词:情景教学 道德与法治 初中教学
        正文:由于学生年纪的增长,他们进入初中以后可能不在像小学时那样听话,可能会有一些自己的思维与思想,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更加放纵,在小学的时候不敢去涉足的事情,在初中的时候他们就有可能去涉足。这时老师就需要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而树立道德与法制观念意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就要与情景教学相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遵守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一、利用情景教学 渲染学生的情感
        由于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自己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身边的同学都变了,不是从前熟悉的同学了,老师也不是以前所熟悉的老师了,突如其来的陌生感可能让他们不知所措,所以他们的适应可能要有一个过程,但是不同的学生对环境的适应有快有慢,可能有的学生适应周围这一切的速度很慢,这时老师就要利用道德与法治中的知识去帮助学生最快的适应初中生活,让他们消除对初中生活的陌生感,更好的融入班集体。
        例如:老师在教授《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师生情谊》这三个章节时,一定要将书中的内容最好的讲授给学生。让学生们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并认识自己,还要让学生们在初中交到最好的朋友,更要与老师有一个亲近的关系,与老师相处融洽。这样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让他们在初中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轻松,更加快乐。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刚开学的时候,组织一些促进学生友谊的小游戏,让他们在玩乐中与周围的同学更快的熟悉起来,可以是击鼓传花等一些室内的游戏,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到室外做游戏,学生们跟同学的联系渐渐的变得更近,以后课堂氛围也就会变得更好,还会消除他们在新学校的陌生感,他们的学习也会更进一步。老师可以找一些在学习上看起来吃力的同学进行谈话,询问一下他们在最近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问题,并及时的去给他们解答这些问题,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帮助他们。慢慢的他们与老师的关系也会更加亲近,从此他们的初中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
        二、利用情景教学规范初中生的道德行为
        在小学时期,学生们接触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相对于比较少,所以在初中接触更加深层次的道德与法治的时候,他们的理解可能不是那么的快,他们所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可能会有一些吃力,这时老师就要用有趣并且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习这门课程。情景教学法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深深的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魅力,并深入的了解它的内涵。情景教学法还能将学生有效地带入到社会,带入到情景中,将课本中的内容鲜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老师在教授《遵守社会规则》这个章节时,这个章节既讲了社会规则,比如维护社会秩序,怎样遵守社会规则,也讲了社会中要讲社会道德,比如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和诚实守信等等,最后还讲了要做守法的公民,每个人都要预防犯罪,不能违背法律,还要善用法律。文字所带给学生们理解的不如真实的场景带给学生们理解的更加深刻,所以这个章节老师就要灵活的运用情景教学法,将班级模拟成一个小小的社会,让学生们感受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将自己完全的带入到这个角色中来。老师在网上找一段道德和法律的素材,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身份 比如一些学生扮演伸张正义的人,一些学生扮演犯了错的人,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要扮演过正确的人和犯了错的人,让他们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感受这个故事,可以使他们的记忆更加深刻。还要让故事有完整的开始和结尾,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模拟结束后,老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结合课文内容写一个完整的观后感,讲一讲自己在这件事情中有什么感悟,以后需要怎么做,要做一个怎样的公民。这样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记住了课本中的知识,也让学生们深深的感受到在这个社会遵守道德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
        三、利用情景教学 让学生感受到法治的必要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初中生的这个年纪,就应该让他们对宪法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让他们对法律知识有一个基本的入门,防止他们误入歧途。课本上枯燥的法条并不能让学生们对法律有多深的理解,学生们还可能因为不懂不能理解而不愿意去学习。所以老师就要将课堂融入一些色彩,让普通的文字变得有趣起来。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一节模拟法庭课,让学生们近距离的去感受到法律的威严。
        例如:老师在教授《坚持宪法至上》和《理解权利义务》这两个章节时,就要将真实的法庭情况带给学生感受,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让学生们感受到在我国坚持宪法和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们知道违背宪法和不履行自己义务的后果。可以先给学生们多放一些法庭审判的资料,让学生们对法庭审判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再让同学们模拟自己的角色,让学生们去扮演法官,审判长和审判员等等。如果学生真的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这堂课中去,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崇尚宪法的威严,认真的当一名好公民。由此可见,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亲自感受到法治,亲自感受到法律法规是多么的重要。
        结束语:道德与法治中包含的知识很多,它既教会了学生们怎样去适应初中生活,迅速的交到朋友,还教会了学生们怎样去做一个遵守道德的公民,更是初步的教给了同学们一些法律知识。所以老师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最快最好的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们,让他们深刻的懂得道德和法治的道理,深刻的记住道德和法律的知识,既做一个好学生,又做一个遵纪守法好公民。
        参考文献:
        [1]基于生活化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J].苏开结.考试周刊.2017(37)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莫素斌.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7(04)
        [3]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张蓉.学苑教育.2017(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