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允
河南省驻马店市 驻马店实验小学 463000
摘要:在如今的社会发展和学习方法的改革背景下,想让教师在课堂上按部就班的给学生讲授小学数学课堂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因为学生在生活中会被各种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在课堂上也总会找到比教师讲学更有趣的存在,因而在课堂上很有可能不把心思放在教师的讲学内容上,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一落千丈,并且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会使学生在学习繁多的知识时显得过于乏味,因此教师应该想尽方法提升课堂学习的多样性,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问题导入;师生互动;多媒体讲学;共享心得
而在结合了如今课堂的教学工具之后,教师可以考虑在教授本课的初阶段安排问题导入,让学生提起学习本堂课的兴趣;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使用师生互动的手段,让学生意识到教师不只是独自讲授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和认真听讲,教师也应该利用好所具有的现代设备;并在学习完本课课文内容之后,让优秀学生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习心得,以供没有完全把握本课内容的学生进行学习。本文笔者依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方法进行研讨,希望能够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一、课前问题导入
教师在教授学生课堂知识的时候,不能够在课堂的初期阶段就直接讲授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是要在课前仔细地审视本篇课文中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并把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堂的伊始阶段为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或者话题,让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以代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去。这样会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类似的话题时会想到本课中所讲的这一方法,从而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快速得解决问题,并且在实行问题导入之后,学生能够把自己在课前其他事情中所操心的方向直接转移到课堂上来,给了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从而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状态。
例如,在学习“测量”这一文章内容时,因为本堂课的涉及面范围实在是太广了,如果单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来了解这一内容会显得过于拘谨,也很有可能几乎接触不到什么知识。因此我会要求学生在课前的闲暇时间买一把学生专用尺子去量一量自己身边的物品宽度以及高度都有多少,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内容导入时,我会首先要求学生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度大概是多少厘米?以及书桌的长度有多少?从而带入到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中去,让学生知道只用某种长度单位来测量不同大小的东西会显得过于麻烦,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所学习的其他的长度单位的用处在生活中的体现,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增强师生互动
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除非学生的学习愿望十分强烈,以及学习的任务过于繁重,在其他形式下“满堂灌”的学习方法都是不建议采用的。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处于被动的,并且现在的学生在吃穿用度方面都已经不用再发愁了,很有可能在学习方面不会过于上心,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一味的灌输知识的方式,学生很有可能在被教师观测着是认真听讲的神态时,就已经神游到其他的地方去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了。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知道学生的课堂听讲状态,以及让学生有所防备,知道自己有可能是会被提问到的,就会减少课堂上的思想不专注的情况。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会在进行问题导入之后就以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内容展开讲解,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可以称之为正方形,什么样的图形可以被称为是长方形,并且逐步给学生讲述为什么它们的定义是以这样的文字形式来进行表达的?并且在讲解完这两种图形的概念之后,就要求学生根据我在多媒体上提供出的一些图案进行判断,并判断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的?再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过后,我不会直接宣布答案,而是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让学生对这一问题给出回答,从而集中学生的上课精神状态,我还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格点图,找几位学生来黑板上进行随意发挥,并画出自己想要做出的大小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并由其他学生来进行判断,最后我再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以此来达到师生互动的教学目的,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
三、使用多媒体讲学
多媒体对于新时代的教师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存在了,而学校给教师的讲课配备多媒体之后,教师在讲课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课堂上因为作图或者布置一些课堂练习所带来的浪费时间的情况,并且教师在课前也可以进行备课,把自己的备课内容都做成PPT的形式保存在电脑上,在讲出这节课的知识时,直接打开讲述就可以了。也可以将PPT保留,以备下一次讲授同样的内容使用,并在自己讲授完这节课的内容过后,对自己的备案内容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讲课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讲授本节课时必定会引出大量的生活情景或者生活用具,但如果只采用口头讲述的形式,让学生听起来可能会觉得过于枯燥,但是如果把这些情景做成图片的形式保存在课件上,在课堂上打开,既省去了教师烘托课堂情境的大量描述情景的时间,又能使学生带入学习兴趣进行学习,实在是一举两得的行为模式。并且教师在给下一届的学生讲解这一课的时候,也可以省去了备课的时间,把更多的课余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上面,也可以就本次所做的PPT进行反思,来思考如何更好地向学生展示本堂课的内容。
四、班级共享学习心得
现代的教学模式已经由重视结果的形式转向为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模式,并且也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当作是引导者,而不是一个严格的审判者。因此,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会变得更重要一些,毕竟知识的吸收还是要靠学生来进行的,也只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相更清楚的知道哪一阶段的知识是更难以理解和吸收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在教授完知识之后留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经验分享,以供其他学生参考和学习,或者进行批判和改进,都会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更高的层面。
例如,在学习“多位数乘以一位数”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当我给学生讲授完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知识以后,接下来会留一部分时间要求学生自主的分享学习本节课的经验,以及对教师或者其他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当我在给学生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时,只是教给学生如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但是有位学生站起来分享说:当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时候,可以把两位数的数字分成整式和个位的形式分别与各位的数字相乘,再相加就能够得出来正确答案。而我碍于学生难以接受这样的方式就没有给学生讲解,却意外的发现学生可以依据学习经验进行其他方式的解题分析。在大家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便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要想为学生构建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不能够只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一股脑的都讲授给学生,而是要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并且依据本堂课的教学特点构想出适合本堂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有效的吸收课堂的知识,及时的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并且还要根据课堂的内容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每堂课都能在期待的心态下度过。
参考文献:
[1]张中伟.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亚太教育,2015(35)
[2]王德学.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才智,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