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方
苍溪县白驿镇初级中学校,四川 广元 628400
摘 要:中国现代诗歌采用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语言凝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一线教师如何提高诗歌教学课堂有效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享创设情境、注重朗读、强化感悟、仿写诗歌等几点浅见,旨在与同行共同提升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关键词:现代诗歌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意思是说诗可言志,可陶冶情操、开阔胸怀、美化心灵,可提升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一些误区:一是从重视程度上看,部分教师认为现代诗歌篇目不多、考试占比较小,故重视不够,组织学习时间有限;二是从教学方法上看,部分教师舍本逐末,一味分析探寻语句蕴含深意,而忽视诗歌语言本身;三是从情感体验上看,部分教师生活体验或阅读储量不够,缺乏组织教学诗歌的勇气和兴趣。
下面,我就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粗浅谈谈如何提高初中现代诗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课阶段,通过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联的情境,营造浓厚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是介绍创作背景。如教学陈毅的《梅岭三章》时,向学生介绍,“1936年4月,陈毅同志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由于叛徒出卖,10月在大庾岭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再回到梅山时,又遇上敌人搜山,陈毅同志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又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敌人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仍然一无所获。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勇机智以及敌人的阴险狡诈,为理解诗歌做好情感铺垫。二是引用同类诗词。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可重温与“乡愁”相关的古诗词,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等等,打开学生的记忆之窗,唤起情感认同,激发思乡情感,更利于组织课堂教学。三是还原故事场景。如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组织学生课前观看《血战台儿庄》等有关抗日战争的影片片段,恰如其分的加以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同仇敌忾、保家卫国情感共鸣,理解诗歌语言和情感也就水到渠成。
二、注重朗读,准确把握诗歌语言魅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是初读,整体感知。如在教学《星星变奏曲》时,组织学生采用自由朗读、默读感悟、分组齐读、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思考、想象、体验,感悟星星变奏的优美旋律,整体感知诗歌那淡淡的哀伤情思和作者对光明、自由的美好向往。二是细读,注重技巧。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指导学生满含深情读出诗歌节奏、平仄、感情,准确把握语速语调,做到抑扬顿挫: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平平??? 仄 仄 仄平 仄 平平???平
第一句先平后仄,后一句先仄后平,中间平仄互衬,细细品味,一种浓浓的留恋眷顾之情自然缓缓流露。三是品读,感悟乐趣。
如指导学生品味《再别康桥》的绵绵离别之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纯正赤子之情、《沁园春 长沙》的万丈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等时,注重让学生把握具有节奏感、音乐美的语句,组织学生在读中品悟学习诗歌的乐趣。
三、强化感悟,深刻品味诗歌情感内涵
抓住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是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不二法宝。一是抓住“钥匙”—意象。意象是一个个能感知、实在、具体的典型物象。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都是客观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象征着特定内容: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被战乱、贫困、苦难所袭的国土和人民,“悲愤的河流”象征着苦难民族、人民的历史,“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的解放区。二是抓住“灵魂”—意境。意境是通过意象表达或诱发要体悟的、抽象的氛围、境界或情调。如《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展现的是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展现的是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生气勃勃的大自然跃然于纸上。三是抓住“关键”—修辞。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的修辞手法,能丰富诗歌语言内涵,提升诗歌语言魅力。如《雨说》“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诗人将春雨拟人化;“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用拟人、排比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笑”的情态,更显出“雨”对孩子们的亲切情怀。
四、创作仿写,充分展示自身情感体验
创作仿写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同时也是学习诗歌的最终目的。一是注重防写结构。让学生仅改动诗歌语言中的一些关键词,如在教学《我爱着土地》后,学生仿写诗歌的结构: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被阳光所照耀的土地,
这永远荡漾着我们的喜悦的河流,
这静悄悄地吹拂着的清爽的风,
和那来自校园的无比清晰的琅琅书声……
---然后我笑了,
连笑声也渗透进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笑意?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纯真……
二是注重语言修辞。仿写时,引导学生适当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如学生仿造句:“小溪见了我,笑出了声;种子见了我,笑出了芽;石榴花儿见了我,笑红了脸……”,表达出对春天的感受和喜爱。三是注重情感体验。仿写时,让学生注意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如在教学《乡愁》之后,学生仿写出《幸福》:春天过后,幸福是那博大土地的滋养,我在懵懂,父母在呵护。夏天过后,幸福是那猛烈暴雨的锤炼,我在提高,老师在教导。秋天过后,幸福是那多情落叶的陪伴,我在彷徨,朋友在勉励。冬天过后,幸福是那孤独冰雪的警醒,我在奋斗,伟人在鼓舞。春风又起,幸福是那缤纷四季的洗礼,我在成长,生活在继续。表达出父母的呵护、老师的教导、朋友的勉励、伟人的鼓舞、以及自己的成长都是幸福,深刻诠释了幸福的含义。
总之,现代诗歌是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创新教学模式方法,鼓励学生敢于诵读、大胆分析、尝试写作,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诗歌的兴趣,潜移默化之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