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34期   作者:  辛大林
[导读] 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人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中给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辛大林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6
        摘要: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人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中给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生物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物实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重点阐述基于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我们的教育要研究学生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通过培养学生将社会生活和初中生物学知识相互串联,从而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次研究笔者将从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四个层面展开教学实践研究。
        1生物核心素养概述
        学科核心素养是某一学科在育人价值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学生在进行该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某些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以及科学的价值观。对于初中生物学科来说,其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主要方面,即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各种生命现象、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予以理解后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比如进化与适应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科学思维是指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所应秉持的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及批判思维、归纳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究就是能够利用所学生物知识在现实世界中进行探究,能够针对某些生物学现象予以观察、分析、实验探究等。社会责任就是初中生能够以自身的生物学知识为基础,参与相关个人或社会事务的讨论,并且做出比较理性的判断,同时还能尝试运用所学生物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2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2.1合理运用资源,启发学生的生命观
        生物学中的生命概念是指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和相互关系或特征的抽象。它是一种经验思想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各种相关事件和现象。学生应该在更好地理解生物概念知识(如结构和功能、进化和适应)的基础上形成生命概念,并且可以运用生命概念来理解生活世界并解释生命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探索和利用科学材料,为学生呈现精彩的生命现象与世界,培养学生的生活观。例如,在“生命的起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导入“最先存在的生命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引出课程内容。在讲解中,教师可以导入神话故事以吸引学生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好奇心,再根据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将生物科学知识与神话故事的观点进行对比和辩证,最终得出“神创论”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与科学相悖,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来了解课程知识内容。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课程教学中认识生物,构建科学的生命观,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珍惜生命。
        2.2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构建生物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是现在最新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僵局,实现了课堂的翻转。探究式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课本知识,红同乐解决所遇到的难题。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总而言之,想要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之处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果想要自己的课堂效果有所提高,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就要把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进行改变。

在授课中,不要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题,不要本末倒置,要把课堂的主题位置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弄清楚自己在课堂中的辅助角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参加到课堂中,才敢说敢想。与此同时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3利用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课堂是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及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逐渐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例如,在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课堂就会枯燥无味。这时,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搜集和整理实验所需要的相关知识资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及时解答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终选出一名小组成员说出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构建初中生物实验的高效课堂。
        2.4通过具体实验,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教材中设计的很多环节相当于是结论,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实验过程来验证这些结论,在开始实验之前,学生需要对自己要做的实验、涉及到的器材等进行了解。实验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是学生深入了解生物这一学科的过程。通过自主实验,学生不但更加具有用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他们关注细节,培养了谨慎细心的学习态度,这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之一。生物学科中有一课节的内容为学习显微镜的使用。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微观世界。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理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检查学生的实验细节,帮助他们发现问题的同时,引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完善的方案准备,学生在自己的方案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深度参与,形成的是研究的科学研究的态度。通过成功的或是失败的实验不断总结经验,理解所有结论论证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达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进行培养的目标。
        2.5利用信息技术加深学生的理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多媒体已经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成为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独有的吸引力以及感染力来引入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图片和视频,并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清晰地为学生展示出来。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从而构建初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
        结语
        生物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形成基础科学的生命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科学探究,加强对生命观念的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中肩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李莉芳.议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33):50.
        [2]许婷.谈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9(71).
        [3]孙红叶.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创建模式浅析[J].学周刊,2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