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杨广新
[导读] 随着国家学校寄宿工程的不断推进和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寄宿在学校的学生逐年增多,

        杨广新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双华中学   514433
        摘要:随着国家学校寄宿工程的不断推进和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寄宿在学校的学生逐年增多,由于父母工作的繁忙,没有时间管理孩子,所以寄宿在学校也是常见的现象,这即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促进了学生的管理,但是目前的初中寄宿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学生的年龄正处在青少年的发展时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导致学生的行为、心理都出现了一定变化,学生打架、关系不和等问题时有发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班主任承担着管理学生的责任,所以通过关心、呵护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尤为重要。本文讲述了初中学生寄宿的现状,并针对不足,提出了班主任资助学生的策略。
关键字:初中班主任;寄宿制学校;心理发展;策略;

引言:初中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成长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在迅速发展,而寄宿制虽然便利的学生的学习,同时培养了独立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心理问题是不可忽视的,而这时班主任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班主任要对学生充分的关心和呵护,在日常生活中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较为松散
        目前的初中学校寄宿制还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导致学生的行为较为随意,而班主任又不能时时跟在学生身边,所以学校方面应设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减少意外的发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报告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生活、学习。
(二)课外生活单调
        学校的课外活动缺乏,导致学生在课后的生活无事可做,要么只能选择呆在教室学习,要么随处乱晃,一味的学习只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而到处乱走,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造成了影响,所以需要规划学生的寄宿生活,丰富课下的内容,让学生有事可做。


二、班主任资助学生的策略
(一)实行爱心教育,尊重爱护学生
        对于寄宿的学生来说,班主任对他们就意味着和亲人一样,由于和父母的距离较远,他们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更强,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充分的关心学生,用“爱”的力量引导学生,学生离开家庭寄宿学校,心理一定会出现失落和孤独的感受,所以班主任应更多的和学生聊天、交流,不仅是局限在学习方面,而是从生活方面关心学生,吃的好不好、住的是否习惯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呵护,弥补心理上的缺失[1]。同时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而不是批评,初中学生正处在叛逆时期,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对学生来说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这一时期就像皮球一样,拍的越用力,反弹的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烦恼,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给学生营造尊重、宽容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和班主任倾诉内心,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寄宿学生除去上课时间,大多数都在教室、食堂、宿舍之间活动,别的学生都回家了,而寄宿学生无事可做,就会出现寂寞的感受,所以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尤为关键,既能让学生有事可做,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班主任要结合校园内部的设施,为学生设计出较为丰富的课下活动,让学生的寄宿生活变得有趣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氛围,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2]。如“植树造林”、“书法比赛”、“体育竞赛”等活动,班主任要时常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也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融洽的相处。
(三)完善沟通机制,协调多方面力量资助学生
        由于寄宿学生的数量较多,仅凭班主任的努力,效果是微乎其微的,班主任不能兼顾到所有学生,所以班主任要和学生、其他教师完善沟通机制,促进对寄宿学生的关心,一方面通过科任教师和班级干部的帮助,解决学生生活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和寄宿学生家长的沟通,定期的召开家长会,和家长汇报学生的具体情况,家长在了解情况后也会对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让家长和学生保持畅通的联系,也可以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缓解学生的孤独之感,让家长告诉学生寄宿在学校的好处,是为了锻炼他们的独立意识,通过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教师的爱,形成正向的心理发展,同时家长也要和班主任加强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和行为表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据调查显示,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所以综合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共同帮助,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
结束语:综上所述,班主任要充分发扬“爱”的精神,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正确的引导,在生活方面,关心和呵护学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学习方面对学生进行鼓励,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让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正确的轨道上,同时丰富学生的寄宿生活,为学生设计更多的课外活动,减少学生的负面心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丰富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蒙昌培. 民族地区寄宿制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2]殳健. 农村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