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帅
东海县白塔埠中心小学
摘要:当下教育改革成为了教育事业的主题,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学生的地位更加突出,教学目标也变得与以往大不相同,知识的传授不再是教师唯一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创新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及时更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创新教学策略,应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开展教学工作,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拓宽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路径,把学生打造成为创新型人才,突出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培养路径
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科目,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语文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成绩,同时还可以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目前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每个语文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视程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做好铺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教育。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
一、营造氛围,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做铺垫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理应发生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控制着整个教学进程,对待学生的态度也相对严肃,只想着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教师有畏惧心理,会因为害怕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变得不想回答问题,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学现状,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多鼓励和表扬学生。这样,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也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还可以与教师进行高效的互动交流,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1]。
例如,学习《海上日出》一课,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不要上来就让学生分析生字和生词,而是通过和学生互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每个小学生都见过日出的样子,可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家中或者旅游景点中看到的日出,对于海上日出的景色了解的不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出发,想象海上日出前的景色。
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看看在作者眼中海上日出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这样,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营造合适的氛围,可以把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做好铺垫。
二、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要求学生按着教材来学习,板书是最主要的知识呈现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不会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在新课标下,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创设合适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风筝》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特征,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之中,首先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把风筝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随后,教师要求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谈一谈对风筝的认识和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风筝可以在天上飞呢?”要求学生围绕着问题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也能得到培养,实现核心素养教育,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想象是创新的源泉,如果小学生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得到培养。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想要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良好的学习材料,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文,鼓励学生想象,挖掘学生潜能,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例如,学习《小英雄雨来》一课,本文主要描述了雨来聪明勇敢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最后雨来没有死,但也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雨来未来的经历等等。这样,教师能够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想象力,助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
总之,语文是小学生主要学习的科目,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学好语文知识意义重大,在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成为每个教师都要注重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现状,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这一目标,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把学生培养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小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探析[J].科学咨询,2020,(2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