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语言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唐蜜
[导读] 情境化语言是一个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手段。利用情境化语言让它在语文的课堂上发挥作用
        唐蜜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九中学二部
        摘要:情境化语言是一个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手段。利用情境化语言让它在语文的课堂上发挥作用,这不仅仅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为课内语文向课外语文的延展做了铺垫。因此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化的语言是值得运用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情境化语言   语文课堂   运用
 一、情境化语言教学手段在新授课的导入过程中的运用
        导入时的话对一节课很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影响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讲,耐人思考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导入语不但能把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愉快。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努力通过好玩的有意思的课堂导入语,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带入到集中到所学习的课堂内容的情境中来。那么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例如:学习《荷叶圆圆》的时候,老师使用如下的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大家变魔术,那变魔术肯定需要道具,仔细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道具?(大圆小圆)请大家睁大眼睛,看看老师变出了什么?上头尖,下面圆,咕噜咕噜滚下来。小圆圈怎么变?两只眼睛,长身子,你看出来了吗?大大的身子圆圆的眼睛,谁能用声音告诉我它的名字?大眼睛小嘴巴,长长身子小尾巴。现在还剩下最后一个大圆了,老师发现它很调皮,来到了班级的大屏幕上,你认识她吗?”就这样教师通过边画荷叶边用情景化语言的方式引出了新课。
        再如:学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时候,就先提问学生们“你见过什么样的颜色的花?”通过这个问题来吸引学生们的阅读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对花的颜色有个整体的感受;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花会有不同的颜色呢?”,让学生想一想。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还能为课程的呈现创造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情境化语言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课上识字方面的运用
语文中认字识字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生的认字识字是十分基础的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大多数的课程都是以认字识字内容为主。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比较薄弱,枯燥的机械的识记只能让学生们事倍功半。比如:《明天要远足》一课中“海”字的学习,教师通过情景化的语言这样设置识字:“在远行的前一天晚上,小作者她都想到了什么呢?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板书:海。“怎样记住这个字?都有谁看见过大海?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把孩子们对大海的回忆调动了起来,也带动了学生们对“海”字本身的关注,这样的语言促进了识字的学习。
再如:《朱德的扁担》一课中“扁担”这两个字的学习。师:“同学们知道了乡亲们为了心疼朱德同志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那现在我们在来看看这个‘扁担’怎样写吧!”教师结合课文的情境,结合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非常自然地引出了“扁担”这两个字的学习。这种过渡语,使学生悄无声息地跟着老师进行学习,自然而又顺畅。
三、情境化语言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上阅读方面的运用
语言可以给学生书本中、生活中体会不到的感受。比如:陶渊明的《饮酒 其五》表达了作者清心寡欲,不慕名利,悠然自得热爱大自然的安适恬静的心境。可是没有遇到过工作仕途挫折的学生们来说,很难体会作者的清心寡欲。这时候我们在讲授的过程中就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来进行讲解。

学生们稍微设身处地第想一想,就可以体会到作者陶渊明的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语言可以为“千江有水千江月”式的阅读感受做引导和铺垫。教师不方向的语言铺垫,也是促进学生读出各自感受的原因之一。例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但无论什么感受都是感觉此时萧红的快乐的。其实文章的整体感受也是“我”在祖父的疼爱下,小萧红如自然界的万物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着。然而当教师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配上音乐语调低缓地读出来时,带给学生却又是另一种感受,而这种感受也将激发学生在《呼兰河传》中去探索,去追寻。
四、情境化语言教学手段在语文课上作文写作方面的运用
情境化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到作者的情感中去,使所传授的内容更加浅显易懂,进而让学生们有所感。当然,情境化的语言如若能加上触手可及的事物,或者通过语言来唤起学生的相关联想就可以让学生们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思如泉涌。通过情境化的语言引发学生思考,呼唤学生们以往的生活经验和实践体验,进一步就会吸引学生们产生情感共鸣的良好体验。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行文过程中有话可写,还可以使学生的作文的主题得到深化和升华。
例如:在学习了《紫藤萝瀑布》中作者赏花—惜花—思花—悟花的行文写作思想路径之后,作者的情感也跟从花的衰盛,由悲变喜,从而体会感悟到了人生中生命的生生不息和永恒以及重新关注到了生活中身边的美好。五月的大庆,丁香遍地开花,到处可以闻到沁人心脾的丁香花香,芳香四溢,让人沉醉着迷。于是我也想让孩子们写一写眼前触手可及的丁香。练笔前我留了几个小预习题:
1、搜集有关丁香的诗句;
2、了解关于丁香的传说;
3、了解丁香的生活习性;
4、由丁香你能想到的人。
作文课上学生出现了很多课前没有想到的情况。小新同学针对关于丁香愁的诗句,想到的主题是“生活中纵有许多愁,我们都应笑对。”学生找到的关于丁香的诗句大多和愁有关。我为了达到发散学生们的写作思维的效果,让学生展示并介绍丁香的生活习惯和特性。根据丁香花?适应性强的特点,喜欢充足阳光的特点,引导学生们联想性格相似的人。有人想到了屡屡遭受贬谪,依然永远不沉沦,造福了多方百姓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大文豪苏轼。还有同学想到笑傲挫折的“诗豪”刘禹锡。还有同学通过能找到五瓣丁香花的人就能找到幸福的关于丁香的煤美丽传说,联想到了小时候和奶奶在一起找五瓣丁香花的经历,进一步想到了小时候在老家是奶奶最自己爱的点点滴滴,最后还表达了对千里之外的奶奶的思念以及现在要努力学习长大之后报答奶奶的恩情决心。
(五)情境化语言教学手段在语文口语交际课上的运用
口语交际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内容,尤其是小学期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的学习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甚至对学生全面发展都是其他学习内容不可替代的。所以情景化的语言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也是能够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一个好的办法。
那么在不同的课堂上,创设不同的交际环境、不同的交际氛围,让孩子们在让不同的感受中产生想要交流的想法,主动地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交流的能力,也就善于进行交际了。例如:在口语交际《商量》一课中,教师铺垫情境化的语言,创设不同的交际场景,学生纷纷调动自己的回忆和想象进行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总结出了“商量”时的好技巧。
其实,语言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给你营造一种特有的感受,渲染一种独有的氛围。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情境化的语言能最大限度的还原情境和渲染情感,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有带入感。
参考文献:
[1] 张爽.浅论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21):177.
[2]魏东.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新亮点——电视广告[J].语文教 学,2013(02)
[3]毕华林,卢姗姗.语文课程中情境类型与特征分析[J].中国教 育学刊,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