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天才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随州 441300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是提高新能源汽修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为社会提供高水平新能源汽修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新能源汽修人才需求分析入手,重点探讨了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能源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框架。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新能源汽修专业;教学评价;
一、研究背景
1、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自2014年以来,国家建立了几百所现代学徒制示范校,为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做出了一定成绩,但在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上还需进一步完善。很多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结构等客观因素制约,发展比较缓慢。《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实施后,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试点基地建设。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工匠精神为目标,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目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不一,研究者缺乏对现代学徒制系统的跟踪和总结。提出的建议和模式也比较浅显。针对当前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迫在眉睫。
2、新能源汽修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销售136.6万辆,新能源汽车汽车销量的暴增,带来了新能源汽修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与传统汽修维修人才相比,新能源维修人才的技术标准和维修技能都随着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更新,导致新能源汽修人才缺口巨大,这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要求。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新能源汽车对市场的占有率必将持续走高,社会对新能源汽修人才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
3、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当前的现代学徒制主要强调在工作场所的实践技能提升,这与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初衷,即培养德育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还有差距,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尚处在探索试行阶段,制度评价体系还不完备,学生的培养模式还停留在学校教学加企业实习的方式,这使得建立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提,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坚持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而现代学徒制正是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对培养的人才进行科学评估。
1、建立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现代学徒制校企深度融合,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就是要对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否则,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就沦为一锤子买卖,失去了现代学徒制创立的根本。建立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原则,这是指在评价体系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体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做到人人有参与,评价都认可的效果。(2)可操作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复杂,涉及到的方面多,但不能因此搞出一套含糊不清的指标,缺乏可操作性,这是我们要尽力避免的。(3)导向性原则,这是指我们的评价体系必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助于提高培养的人才质量。(4)动态调整原则,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于经过实践验证,不合理不合适的指标或评价方法,我们要及时修改、调整。
2、建立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方法。
依据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构建扩扩新能源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的指标和权重,采用的方法可以有:列举法、访谈法、文献收集法、层次分析法等。在初步建立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教学论证等方式对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再投入运行后,及时跟踪、监督、反馈运行过程和检测指标,最终完成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螺旋改进过程。
三、构建系能源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框架
建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新能源汽修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参与主体的属性和利益归属,教学管理子系统、监督子系统、协同支持子系统、教学能力提升子系统,多个子系统协同办公,共同报账教学质量,提高人才输出质量。本文以教学管理子系统、协同支持子系统、教学能力提升子系统为例做简要介绍。
(1)教学管理子系统,该系统由学校和企业工程组成,对人才培养机制、培养计划、课程安排等进行协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现代学徒制实施全程管控。
(2)协同支持子系统,该系统在顶层指挥机构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管理,对学校教师、企业师傅进行约束与协调,共同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实施。
(3)教学能力提升子系统,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是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载体,对这部分人员技能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制定激励政策和管理机制,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共同提高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露丹.结构、利益相关者及体系变迁: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8(12):157-163.
[2]安昭怡,杨涛,郑相杰,李英琦.国内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05):39-42.
[3]国家教育部教职成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职成[2014]9号)
[4]任陈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护理专业培养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4):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