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越州中学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高考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数学学科对于高中生的计算能力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在近几年新课改逐步推进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开始成为教师着重研究的目标,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也成为很多教师不断研究探索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前言: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特点展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多样性,随着高中生青春期的发育发展进入尾声,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也被激发了出来,在教师或身边同学的影响下,学习成绩在快速提高,学习能力也在不断进步。而一部分学生由于先天数学基础程度较差,理解力又存在一些问题,在学习数学这门科目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缺陷性,在此背景下展开分层教学就成为了很多高中数学教师的第一选择。
一、课前教学注重分层教育,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通过实践都会发现,班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吸收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先天条件以及性格差异都会给学生的个人成绩带来较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激发出全体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自学能力展开分层教学。
例如:在教学《对数函数》相关内容时,由于本节内容的逻辑性较强,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较为复杂。在展开本节知识的教学之前,教师也需要注重学生课前预习的环节。考虑到不同程度学生的预习能力不同,如果统一安排预习任务,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而言可能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就能完成,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后进生而言,有一部分预习任务可能又难以完成。因此,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教师要综合考虑分层布置。
比如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同学布置一些难度较高的预习任务,为该部分同学分发导学案。导学案中的内容可以包括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以及难度较为适中的练习题,让这一部分学生在预习过本节知识相关内容后就能够对对数的具体含义以及其基础应用做出综合性的把握。不仅能够较好的理解对数函数的内容,也能完成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题。
而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一般的学生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程度,由于对数知识的内容相对复杂,在布置预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为这部分同学设置更多基础型的预习内容。同样为该部分学生分发导学案,但只需要要求该部分学生处理导学案上的基础知识模块,至于课后的练习,则需要学生反复观看课本上的例题,并且将例题研究透彻即可。
最后,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为该部分学生考虑更多的细节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该部分学生通常被称为班级内部的后进生,无论是在学习兴趣还是学习能力方面,可能都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为这部分学生设计预习任务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考虑这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为该部分学生分发导学案之后,可以让该部分学生以自愿的原则进行作答。但每位学生必须完成教师专门为这部分学生制定的特殊题目,这些特殊题目中包含较少的对数知识,而更多的题目是对之前函数知识的复习。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的过程中理解函数的部分概念,实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
二、分层教学与小组互助相结合,综合提高学习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数学知识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更是让学生在提高个人数学成绩的同时培育个人素养。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与分层教学巧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的精彩,提高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对数函数》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就需要注意,由于本节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教师课堂讲解完主要内容之后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够完整地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和吸收。因此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也需要采取恰当的策略,让学生进行互帮互助式的复习。比如教师在讲解完对数函数的相关知识点之后,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练习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而言,这些练习题可能会比较简单;而对于那些没有很好掌握本节知识的学生来说,完成这些问题就会存在较大的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1到2名擅长解决数学问题的学生。如果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在解决课后难题时出现了问题,就可以首先向小组内部的“优秀数学生”请教。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也完成了相关内容的复习,而其他学生也解决了自己原本不会的问题。所有同学在小组合作复习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合作学习的效能感。
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比较“好面子”,如果要求这些同学反复向某几位特定的学生寻求帮助,可能一些同学的心理上也会出现不好意思的情况。考虑到这种原因,在引导学生进行互帮互助式的学习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定期为学生更换分组,让学生在流动式的分组中互相帮助。当然,互帮互助的学习方法只能够从片面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要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是需要学生个人提高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因而在日常分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经常提醒学生:向他人寻求帮助只是暂时的学习方法,真正想要学好数学,还是需要让自己成为真正能学懂数学的优秀学生。在这样双向引导和帮助下,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学习的自主积极性也能被激发出来,综合培养学生的素质水平。
总结: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行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中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很多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也会显得较为吃力。通过高中数学教师合理分层设计进行教学任务的分配,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中进行学习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宁.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0,(3):91.
[2]高亚迪.浅议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J].学周刊,2020,(2):23.
[3]李博文.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有效分层[J].学周刊,2020,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