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路路
平原县龙门街道办事处郭刘小学 253100
【摘要】数学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很紧密的联系性。就数学知识本身来讲,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就很枯燥。教师在传授数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生活情景教学方法给学生们讲解数学,设身处地的了解到数学的奇妙之处,会对数学产生兴趣。从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出发,帮助学生们减少对小学数学的误区,努力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情境 教学方法
【正文】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处在懵懂阶段,不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容易对数学产生误解与偏差,不愿意学习数学。教师们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都对学习数学感兴趣。数学是一门独立性较好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小学数学老师要加强对学生们的引导,帮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于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联系紧密。学习效率的程度,对每个学生的影响程度都是不一样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使得同学们感觉到枯躁,没有一丝丝想要学习的兴趣。老师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讲桌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对于学生听进去的知识不清楚。如此下去,就使得课堂枯燥,死气沉沉。如果将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尽量减少学生厌学心理,同学们可以学的轻松,老师教的愉快。课堂出现轻松愉悦的景象,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加,老师的教学效率也有所提高。小学生逻辑思维欠缺,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吃力。老师们应该尽量想办法帮助他们,把课本中数学的应用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将数学具体化,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精通掌握到课本中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情境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能力和水平。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创设的策略
2.1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导入。
生活化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们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理解书本上数学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小学生身体心理发展不成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就凭直观感受。老师尽可能让学生对于所学的科目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热爱学习的课程,充满斗志。老师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有兴趣,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出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五章《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究中,可以采用方程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出题者经常问笼子里鸡兔一共多少只,鸡兔多少只脚,使得学生经常算不明白。如果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化,采用数学的方程法,设X和Y,就可以容易的解决。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够去笼子里数鸡多少只兔多少只,这样只会把问题复杂化。教师如果把数学中方程方法应用到鸡兔同笼问题中,就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掉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学习此类问题的兴趣,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学会解方程,碰到类似问题,可以用方程愉快地解决了。方程在数学中是关键的一环,方程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涉及到。小学方程学习的好,为以后初中、高中方程的不断拓展打好基础。
2.2创设欢快有趣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可以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学习当中。学习当努力,数学知识有一部分是概念。如果学生没有把概念学好,就会容易弄混,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这对于学习数学者而言,是犯了相当大的一个错误。如果小时候没有把数学的基础打牢,对于以后数学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困难。教师要提高对知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们勤思考,多动手,将数学知识概念和日常生活相互关联,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教师也要经常在课堂中,让学生们多多思考,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让整个课堂都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习《圆》中,认识了圆,学习计算了圆的面积和周长。在学习《圆》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先思考,生活中什么东西是圆形?学生们在生活中可能想到,一元硬币,圆桌子,圆形板凳等等。让学生们对于圆有个大致的了解,老师再在黑板上板书圆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于圆有着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认识圆各个部分名称。了解圆半径和圆直径,以及圆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了解基础知识之后,老师再举生活中的例子。如果知道了桌面的面积,如何求周长、直径、半径?将数学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书中存在的数学问题。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可以轻松地解决数学和在生活中遇见的数学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3布置课后作业。
在课程中,数学知识授课完毕之后,需要给同学们留一份课后作业,帮助学生们巩固课堂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老师为学生创设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把数学具体化,把从书本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用到日常生活中,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中,根据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人们在绘制地图时,要把测量到的实际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绘画成小地图。在一副中国地图上,人们可以根据图上两个城市的距离,在右下角有比例尺的大小,根据图上距离可以求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人工测量具有很大的困难,通过地图可以很方便的求出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这就是把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给人们实际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世界如此之大,可以根据一定的比例绘制成世界地图,学生实际到世界的每个地方不太可能,可以根据地图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通过地图,学生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到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结束语】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教师在小学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将数学具体化,精通掌握数学知识,课堂是生机勃勃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是学生生涯中奠定基础的阶段,通过生活情境的开展,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崔玲.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开展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50):53-54.
[2]余平.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0(1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