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宗会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校 重庆 402248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和深入,核心素养成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思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的认识到阅读能力对学生发展和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适当的提出有效的阅读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热情,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深入探究
前言: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时期的数学阅读活动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以及文化基础、生活经验,以此作为构建学习活动的基础。但是,小学的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英语阅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性,能够对正确的分析数学中的知识,体会数量关系等。因此,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那么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综合能力,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有效的数学知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数学知识理解
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1]。将教材中的内容直观的展示到学生面前,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为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做好铺垫,促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熟练,并且能够将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图片,并且对学生提出具有生活化的问题,如:“一瓶水的重量是300()、一桶油是1000()、一头大象的体重是3()”,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图片内容,并且填上合适的单位,然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一些国家保护动物的图片内容,让学生思考,这些动物的体重都应该用什么单位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引发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的阅读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思考和阅读中逐渐掌握单位的运用方法。此外,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要重视课堂中的纪律,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提出阅读问题,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让学生在阅读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生活情况以及教材中的知识点,提出有效的数学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数学知识,从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内容,让学生先初步的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把不熟悉的图形通过转化变成熟悉的图形。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到知识有什么,其中哪些知识理解存在困难。随后教师对学生提出阅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二次阅读,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与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其中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数学知识进行第二次阅读,并且要将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标注出来,与其他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沟通。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自己绘制一个图形,然后计算图形面积,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找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图形,进行面积计算。这样的方式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发学生自主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探究,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逐渐提高,学生掌握的计算方式也越来越多,以此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热情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知识[3]。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多数的知识内容就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虽然语言简单,但是其内容具有抽象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难度。并且,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热情。因此,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知识和生活有效的结合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的相关知识点时,将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结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然后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形状,以及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用处,如:平时佩戴的红领巾、以及挂衣服的衣架是三角形;常用的硬笔、以及西瓜是圆形;冰箱、茶几都是长方形等。随后,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如:“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吗?”这时,学生就会主动的翻开教材,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并且阅读到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时,学生会主动询问教师。通过以上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感受到阅读数学的魅力,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新课程不断地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到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适当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汤净. 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 校园英语,2019,(41):163.
[2]杨梅芬.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探究[J]. 考试周刊,2019,(81):104.
[3]马进.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J]. 安徽教育科研,2019,(1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