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9期   作者:云清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十大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云清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云湾光彩小学     44110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十大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学数学十大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不是空泛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不同领域不同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具体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当关注这些知识技能中所蕴涵的核心素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如,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运算能力是在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认识和运用的过程中培养的,同时这些内容的深刻理解也离不开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
        运算能力,标准中是这样说的,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进行正确的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运算始终是中小学教学里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一直都占很大的篇幅,另外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对于运算能力,正确地进行运算和理解运算的算理是核心,但是运算的快和准也很重要。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熟练记忆,掌握常用数
        (1)10以内数的组成、分解和“凑十法”,是所有计算的基础,必须掌握。在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不管是进位加还是退位减,都要用到“凑十法”。如:8+7=?先算8+2=10,再算10+5=15;15-9=?先算10-9=1,再算1+5=6。
        (2)乘法口诀
        (3)常用的分数,小数,百分数互化。如:1/2=0.5=50%
1/4=0.25=25%  3 /4=0.75=75%  1/5=()=() 2/5=()=()
3/5=()=()  4/5=()=()  1/8=()=()  3/8=()=()
5/8 =()=()  7 /8=()=() 1/10=()=() 1/20=()=()
        (4)圆周率区两位小数的近似值。如:1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6π≈18.84  7π≈21.98
8π≈25.12  9π≈28.26
        熟记这些常用数对于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有很大的帮助。
        二、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叙述“算理”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倡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独立思考,变“学方法”为主动构建方法。

如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35+34=?时,呈现两位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①先算35+30=65,再算65+4=69;②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还可以提问“还可以怎样算,提示可能还有其他算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阔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优化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通过迁移率推学习新知识
        计算教学的内容都是在前面学习的计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是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等情况的组合。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是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拓展;小数加、减、乘、除法是整数加、减、乘、除法的拓展……,他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其实也是一种建模思想。
        四、重视错题,注意培养验算的习惯
        《标准(2011)》强调: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我们应该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地落实。如整数、小数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虽然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关注学生易出现的错误,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并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另外,不仅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还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如验算之前先检查加数有没有抄错,算出得数以后要检查抄在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有没有抄错等。
        关于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计算教学是不是就是要求运算快,现在引起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过去的计算教学求快,现在有了计算机,所有的运算都可以用计算机帮忙实现,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所以在质量监测中,很多人提质疑。
        计算能力不仅是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计算能力提高的过程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计算的教学和练习,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数学思想有所感受和体会,让学生经历探究方法一明确算理一总结算法的过程中,由对具体题目计算方法的讨论到一般的计算方法概括;由对算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计算原理的理性认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也可以说核心素养反映小学数学教学的魂,我们应有意识地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时,体现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作者姓名     云清
        性    别     女
        年    龄     42
        职    务     教师
        职    称     小教一级
        工作单位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云湾光彩小学
        邮政编码     441104
        电    话     13487111712
        电子邮箱     1243402153@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