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9期   作者:王定准
[导读] 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全面提出和实施
        王定准
        河南省滑县教育局
        摘要: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全面提出和实施,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都开展积极地探索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对策和有效方法,也在全面地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有效地改进和优化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进一步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思想和意识,并积极地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规律与应用优势,进一步在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而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每个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质量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就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实现教学效益提高和高质量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实现路径,还需要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地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思想和意识,并积极地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全面把握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规律,不断地优化和改进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为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信息技术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其一,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的灵活。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化和单一化,如一般是教师先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式的听课,之后开展练习,而通过积极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让课堂的学习方式更加的灵活多样,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的丰富,如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并有效地降低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时间消耗。
        其二,有效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兴趣更足。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满堂说教和满堂灌输的问题,使得课堂的知识讲解枯燥乏味,课堂的教学沉闷单调,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通过积极地引入信息技术,可以让知识的呈现形式更加的多样,可以让知识的讲解更加有滋有味,进而可以给学生浓浓的新鲜感,不断地激发学生兴趣。
        其三,助力教学效益提高。通过积极地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对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并有效地强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可以进一步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从而可以全面地降低课堂的时间消耗,大幅度的提升知识讲解的效益,自然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为每个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该对此有一个深刻化和全面化的认识,并积极地以沿着新课程教学理念、新课程教学标准的指引,进一步投入到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中,从而可以较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不断地改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实现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
        二、初中语文课堂开展信息化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
        其一,积极树立正确应用意识。在开展信息化教学中需要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地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如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将信息技术当作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目的,不能将信息技术是否应用、应用的频率是高还是低,作为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评价标准,更不能为了应用而应用,也只有在信息化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应用意识,才能更好的发挥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有效地服务语文课堂教学。
        其二,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地通过各种有效地方式和途径,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综合素养,如积极地学习PPT课件的制作方法、微课视频的剪辑方法、各种投影设备的使用方法,也只有教师掌握了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才能更好的应用这些资源和设备开展语文教学。
        其三,全面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


        要想真正的提升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积极地结合实际的需要,全面地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和弊端,并进行有针对的改进。
        三、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
        (一)借助信息技术,强化基础知识讲解
        初中阶段是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储备量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地重视起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教授,并积极地引入信息技术进一步引导学生全面化的学习和掌握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内容,继而实现学科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观沧海》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对作者曹操的生平成就进行动态化的人物介绍,还可以使用PPT课件对乐府诗歌的特点、风格、代表作进行精准化和形象化的讲解,也可以积极地引入思维导图对该节课所涉及到生字词进行条理清晰的讲解,还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该首古诗的写作特点、写作手法运用进行更加全面化的讲解和阐述,继而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
        (二)借助信息技术,积极构建有效情景
        有效化的教学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深化学生认知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地理解教学情景构建的意义所在,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地引入信息技术来构建更加有效地教学情景,进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给予学生较好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营造一个羁旅荒郊图,如在微课视频中展示:秋风萧瑟,沙尘四起,漂泊天涯的游子踌躇徘徊,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独自一个人牵着一匹瘦小的马匹,迎着凄苦的秋风,看着独木桥、小河,愁肠尽断,却不知自己该走向何方,如何回到自己的故乡。这样借助信息技术来营造逼真的情景,给予学生较好的学习体验。
        (三)借助信息技术,有效开展朗诵学习
        朗诵是深化学生对文章认知和全面升华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地重视起朗诵教学,并积极地引入信息技术不断地强化朗诵教学实施,进而让学生在有效化和高质量的朗诵中更好的品味文章、感悟文字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次北固山下》诗歌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音频为学生播放该首古诗的朗诵,让带有感情的朗诵激发学生的朗诵热情,并让学生积极地结合微课视频的暂停、快进、重播等基本工作,积极地来着朗诵练习,同时积极地在暂停或者重播中纠正自身的发音和情感表达,还要进一步按照微课视频的指引来强化感情抒发,继而强化朗诵教学。
        (四)借助信息技术,积极培养核心素养
        积极地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质量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进一步助力学生较好发展的基本依托,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地引入信息技术,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化培养。例如,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地构建线上学习空间,像可以申请抖音短视频账号,并每天推送和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内容,如课内学习、古诗词讲解、传统文化讲解,并引导学生构建微信群组或者QQ群,引导学生进行在线交流,积极地在线分享自己语文学习感受和心得,总结自己的语文学习优缺点,进而通过在线学习全面地强化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全面地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思想和意识,积极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模块,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不断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来提升课堂知识讲解的形象性,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借助信息技术全面地助力语文课堂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为每个学生的较好发展和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建英.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有效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2):207.
[2]宋丽坤.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认识[J].才智,2018(34):22.
[3]王颖.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践[J].华夏教师,2018(27):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