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曾维富
[导读] 学好语文需要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的一项基础且必备的能力,学生具备阅读理解能力才能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为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大桥镇连朋小学仁良教学点 曾维富   530408

摘要:学好语文需要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的一项基础且必备的能力,学生具备阅读理解能力才能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为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
        引言: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学习语文的核心内容,所以教师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寻找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本文浅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结合教材,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学习语文讲究听、读、写,所以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与意义。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朗读方法,教师需要灵活指导,教师也需要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慢慢品味,用自己所理解的情感去朗读课文。品读课文,让学生融入课文,才能更好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朗读也可以营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当中。
        二、课前预习课文
        在进行语文课文学习前,要做到充分的预习,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去学习,单看教材学生无法了解到课文的写作背景,所以也就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让学生课前搜寻课文的有关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用自己思维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知。如果学生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那么可以深化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知,也可以对相同主题的文章进行深入理解,进而阅读理解能力也会提高。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扁鹊治病》时,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的发生背景,当时国家的社会秩序如何,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蔡恒公不愿意相信扁鹊的话,不愿意治病,而导致了自己的死亡,看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准确性,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整合信息,深入理解课文
        阅读是为了理解课文,理解课文的真正意义,而想要获得真正的意义,需要依赖各个方面信息的相互作用。课前了解课文,让学生有了对课文最基础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指导和对课文进行解释,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课文内涵,最后整合所有信息,深入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想要阐述的思想情感,并从中领悟作者要传递的内容。
        例如还是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扁鹊治病》一文中,学生通过课前对课文当时的社会背景做了一个了解,教师在课堂讲述当时社会医疗条件落后,并且蔡恒公的病并不浮于身体表面,让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为什么蔡恒公不愿意相信扁鹊,最后扁鹊为什么会离开蔡恒公统治的地区。教导学生不能自欺欺人,过于顽固,而是要敢于面对现实。



        四、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
        冰心曾说:“要好读书,读好书。”增加阅读量,学生可以读到很多与书本不同的知识,毕竟课本内容有限,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了解的世界更加全面、立体。由于小学生年纪小,不知道自己应该读哪些书,该怎样读,所以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必读的读物,完善学生人格,也可以给学生一些读书建议和阅读技巧,帮助学生高效进行阅读,在大量阅读中逐渐理解文章内容,这对学习语文课文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多读一些中国古代神话,感受古代神话的神奇力量,体会古代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品格的赞美,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文章意思。
        五、读写结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需要学生大量的创造力,也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该如何创作。所以读写结合这种模式有很大的优点,阅读跟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两者之间有很大的联系。教师指导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用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课文文章中,课后让学生写一篇与课文文章相似的作文,模仿课文的写作特点与模式,这能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课文的意义所在。
        六、结合现代科技,发挥学生想象力
        过去的语文教学以课本和板书为主进行教学,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实物。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课堂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辅助教学,让课文中的事物景象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立体,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利用多媒体,学生看到实物,可以激发想象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把实物与想象相结合,更容易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钱塘江涨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它的磅礴气势,再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钱塘江涨潮的描写,使学生体会文字所带来力量,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也是一门涉及阅读理解最多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帮助,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孟永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导入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121-122.
[2]吴玉. 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20.
[3]苏瑾萱.基于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33):38-39.
[4]任云钦. PIRLS“阅读素养模型”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问题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