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3月   作者: 曾凡旭 郭龙鑫 国洋 仪恩赐
[导读] 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信息网络、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国际商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也对高校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山东英才学院   曾凡旭  郭龙鑫  国洋  仪恩赐  250104

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信息网络、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国际商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也对高校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际商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实务和国际商法基础,能较熟练地应用国际法规、外语开展商务活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工作的运行情况来看,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教育理念缺乏创新等问题,使得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工作缺乏针对性、特色化和个性化,制约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向纵深发展。本文就新商科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跨文化能力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对专业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更注重人才专业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高校在培养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方面要从新的发展趋势出发,规划新的培养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的途径和方法。从当前整体发展趋势而言,各个企业在对外业务上不断增强,且对于对外业务员的要求性较以往相比也更高,在这种趋势之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缺口明显加大,对于企业而言也需要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严格进行用人筛选。而对于学校而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学校相结合,优化教育模块,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1创新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思路
        将适合教育理念科学、有效、系统、全面地应用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工作当中,一定要在创新培养思路方面下功夫,高度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力,对适合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分析,努力将其融入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工作当中。首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身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和需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目标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摸底工作。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思政教育”“双创教育”“文化教育”与“适合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对学生专业学习方法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自我管理的指导,引导学生不断深化与调整自我认知、努力发展自身优势。各专业团队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实践岗位,如外贸业务、商务管理、跨境电商、商务客服、商务咨询等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同时强化企业人才在培养优秀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特点、优势、不足等进行分析,通过发挥优势、扬长补短,使学生的发展更具有个性化、特色化和创新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反思,同时还要加强教师团队对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工作的反思,即所提供的教育是否适合每个学生,学生个体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是否满足了每一位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在哪些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等等,通过反思促进发展。



        2大力开展项目教学模式
        从项目教学的定义上来看主要指的是将一个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学生拿到项目信息后需要从采集信息到出具设计方案再到实践评价环节进行有效完成。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将学生作为主导位置,自身只是起到一个基本的协调作用。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同时也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在实践过程中,再者也能够锻炼自身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给未来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校企合作
        一般情况下,校企合作是由学校与对应企业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并且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们能够切身体会到实际工作内容,感受真实的外贸工作环境。校企合作至关重要,这也是在开展实训教学方面十分重要的途径。校企合作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更好地把握该行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前沿知识。企业也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工作资源,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能够有利于吸收更加优质的人才,实现双赢。校企合作的优点在于实现了产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帮助学生在深度理解自己在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于实际外贸工作有更清楚的认知,并且从工作中发掘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3创新国际商务人才评价方式
        人才评价是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关键。一是评价内容多元化。借鉴“4cs”评价模式,即运用外语与他人进行基本的商务活动、掌握适应岗位群所需的各项职业技能、具备一个社会人应有的人文素养、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形成以评价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重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作出真实性的评价。二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主观评价评与客观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相结合。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包括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知识应用水平和能力。两者的结合,能够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三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组成由社会专家、任课教师、学生本人、学生团队、商务类职业证书认证机构多元结合的评价主体。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容易得到完善与提高等等。总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让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得到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还能增加评价的公正性和全面性。
      结语
      如何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专业教学团队在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适合教育理念的应用价值,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着眼于解决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推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孟祺.国际化视角的国际商务课程建设路径研究[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5):75-78.
[2]吴轶群.高校高专国际商务类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39-40.
[3]栾申洲,苏秋波.高校高专国际商务函电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20(23):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