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5G网络建设及业务发展建议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月35期   作者:宋运生
[导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创新的能力也随之提升
        宋运生
        天津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221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创新的能力也随之提升,5G网络技术当前已经作为一个越来越大的概念,其中涵盖多项子技术,广电网络工程的建设和优化过程,5G网络技术的应用模式、应用内容和应用方法,都需要得到全面化的了解,之后才可保障建立的应用体系可全面支持整个体系的高稳定度运行。
        关键词:广电5G网络;建设;业务发展;建议
        引言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每一个行业都需要做出改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去应对整个市场的竞争,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也是基于广大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广电光纤网络作为一种深入融合到广大居民生活中的媒介,是当前5G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之一。目前,5G通信技术的研发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我国一些高科技公司在5G技术方面也获得了相当多的技术专利,很快,5G通信技术就会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去。
        1 5G网络的特点
        网络结构和功能的虚拟化。引入SDN技术和NFV技术后,移动通信网络、广播通信以及地面广播电视发射实现了高效整合,能增强音视频、文字等信息传送的便捷性。频谱宽带可达1GHz,传输速率上行和下行分别可达1Gb/秒和10Gb/秒。应用全双工技术和多天线技术,能推动基站、微基站实现超密分布组网,实现对海量用户的连接,推动万物互联。时延理想情况可达1ms,具有较高的可靠性。5G技术是更为先进的通信网络技术,相对于4G技术,5G技术速度更高、功耗和时延更低。5G技术将变革移动通信领域,形成更强大的智能网络,促进相关业务应用的创新,并增强用户体验,还能为云计算、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5G网络时代,将再次创新移动互联网,并为广播传媒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2 5G通信的若干技术
        2.1应用环境
        以4G技术为依托的广播传媒实际传速较慢,缺乏良好的远程稳定性,且极易受到环境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5G技术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5G网络时代,广播传媒具备服务垂直化、时间碎片化、声音伴随化的特点。广播传媒具备的直播互动功能,将与网络流量实现良好融合,并实现对信息传播具体形式的创新,呈现出平台多样化和内容互动的特点,声音内容的创建将与线下用户实现完美结合。5G技术对媒体类各项应用场景高度重视,并强调通信技术在应用人群中实现完全融合,要求移动宽带实现对应用场景的广域覆盖。5G应用场景能实现对更多设备的有效容纳。
        2.2 5G赋予广电物联网建设的多主体参与模式
        与传统的广电媒体相比,基于5G技术支撑下的广电物联网对于用户需求信息的识别、传输和分析主要是基于对用户物联网行为的跟踪。换而言之,如果没有用户的积极参与,物联网建设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在5G技术模式下,用户逐渐由受众变成了物联网建设的参与主体,他们会通过双向互动的方式来将自己的个性化需求直接传递到广电物联网中,并通过网络资源调集、整合的功能得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多主体参与的模式极大地扩充了广电物联网建设的主体,使物联网的发展更加契合受众的需求。
        2.3网间互通承载设计
        由于广电有视频传输网和宽带数据网,没有4G网络。为了充分利用原有设施,避免重建浪费资源,需要支持网间互通承载,为满足该要求,设计网间互通网络。广电大塔5G广播主要用于传输高清电视。700M蜂窝广覆盖可用于4G基础业务+IoT/5G eMBB+uRLLC。中高频5G热点覆盖主要用于eMBB(高清/AR/VR),可利用其他物联网技术成熟产业链,抢占市场先机。

先在省会城市的本地网试点,再大规模建设本地网。核心网大区DC之间互联可利旧现有国干OTN网络资源,地市本地回传网络建设时多数地市需要新建端到端回传网络。市到县长距链路利用现有市县OTN系统(100G),前传网络建设以光纤直拉为主,无源波分和小型化OTN为辅。
        2.4 5G成为广电网络创新动力
        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聚焦于国家层面推进的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和广电系统推进的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即“一网整合”以及广电5G建设一体化等热点。相应的标志性事件,主要有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2014年4月成立并于2019年6月获得5G商用牌照、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0月成立并成为国内第四大运营商。国家层面广域的“三网融合”和广电系统内部的“一网整合”以及未来已来的广电5G建设一体化,让不断创新发展的广电网络能够成为连接并贯通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供给端、生产端、消费端的云端——广电网络不仅要实现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等供给端建设的全国联网,更要通过国家文化专网建设实现供给端、生产端、消费端的多元动态连接;尤其是消费端,例如文化体验厅的创新再造,能够将传统的家庭客厅升级为新型的文化空间,而对于消费个体而言,5G引领的拓展应用将成为广电网络充满想象的创新场景。
        2.5智能融合
        5G技术为新旧媒体的良好融合提供了机遇。5G网络时代,传统设备将实现智能化发展。例如,在广播媒体领域,收听端口将实现智能化,生成车载、家居以及智能手机等智能化的互动场景。此类场景的载体是智能音频。依托广播网络、固网多元化网络以及移动通信,5G网络能有效开展以多点内容为基础的混合业务,有效增强广播的互动性。5G电视广播涵盖音频、点播、直播、社交媒体以及交互式广告等内容,用户重点涉及电视、车载终端以及移动智能设备等,应用人群可在任何环境下收听广播媒体内容。在5G广播电视中,实时制作的直播节目对未经压缩的初始素材进行回传,能有效提升直播效果。5G广播领域的应急广播服务,对全国以及本地相应的紧急广播均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应用人群可借助智能终端和电视机收看广播信息。另外,5G的物联网与车联网服务能有效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自动驾驶等服务相应的文件传输,呈现出广阔的适用范围和发展前景。
        2.6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赋能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首先要能够找到合理的融合切入点和有效的创新抓手,其次在于文化要素与科技要素能实现动态平衡的双向匹配,更理想的情况是文化科技融合具有可持续创新的价值导向。文化大数据建设与广电网络通过自身整合和5G建设实现的创新发展,不仅能有效把握历史机遇,更积极应对着与机遇并存的挑战;而融合的创新成果之一,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在2019年10月成立,为文化大数据与广电网络的可持续创新提供了更多组织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广电要对当前的网络架构进行优化,扩大广电网络的辐射范围,做好提质增效工作。再者,对于用户的体验要足够的重视,做好用户体验反馈收集工作,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在5G大发展的浪潮下,广电要充分利用5G的优势进行“智慧广电”的建设,进行广电网络多元化应用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安鑫.5G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技术领域的运用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2):41-42.
        [2]刘勇.5G移动通信技术下传输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12):150-152.
        [3]宋晋阳.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8,175(7):173-174.
        [4]黄磊.浅谈5G的发展及其与广电的融合[J].传播力研究,2019,3(24):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