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奇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近些年,高师油画风景写生课程经常外出写生,学生对油画风景写生的表现手法,技术,画面形式构成都有了更高的追求,但在写生中,观看与表现的教学方法存在着弊端的问题。高师油画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方法仍然以苏派为主,但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一种套路作画步骤方法,以至不能胜任现代绘画发展的新形势。某些学生甚至以图像来再现对象,但这方法缺失面向自然观看,这就要求当下教学模式和方法寻求新的观看方式和绘画表现方法。观看方式发生变化,表现方法也随之而变,因此,高师外出面向自然写生面临着观看与表现的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油画风景;美术写生;观看;表现;教学方法
在美术教育多元化的今天,高师油画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方法仍然以苏派为主,但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一种套路作画步骤方法,以至不能胜任现代绘画发展的新形势,这就要求当下教学模式和方法寻求新的观看方式和绘画表现方法。目前教师与学生为了快速出效果,往往以某种便利手段方式来作画。如拍照作画,这样在风景写生过程中,容易失去人与自然沟通与物同游的自在性。因此,在高师油画风景写生过程中,我们如何在画布上得到自然的真实性,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明确今后高师油画风景写生教学方法中研究“观看”与“表现”的方向与核心价值。
一.高校油画风景写生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现状分析
(一对事物观看缺失
对事物观看缺失可以说是绘画教学方法一种误导。目前大多数美术大学生进入大学前,为了快速出效果,美术都经过考前培训,培训机构都设定一套作画步骤方法,预设好画面效果,考生就按着这套教学方法来套所有的作画方式。结果出来每张每个人几乎差不多,千篇一律,没有特别惊人的感觉。他们作画不用观看,只按套路步骤来作画。到了大学,还有很多同学仍然利用这套方法作画。这套方法缺少了观看自然,葬失了探索未知的可能性的到来。
(二)图像滥用
随着科技发达,人们获取图像,影像越来越便利。在高考培训时经常利用照片影像来作画,到了大学后,这种利用图像作画现象依原存在,学生面对模特或大自然时,还是拍一张照片,然后对着照片开始作画,他们认为把握到图像以为把握到世界一切,往往对眼前的物体视而不见。图像只是作为参考,并不能当作对象,这样往往忽略现场存在的光线,与物同在的作者情绪等变化。
(三)在表现方面
在作画表现方面也是按部就班而作,仍按自然风景预设的效果而作。比如按一个步骤,构图,草稿,深入,完成。这样也许某种感人的感觉可能在步骤过程中流失,作画应象塞尚那样,以自然平行作画,随感觉而行,随感觉圆满而完成。
二 . 观看方式与表现方法转变
在师范院校中,绘画教学方法基本运用理论指导学生作画,特别外出油画风景写生,运用一套预设好得作画步骤方法,比如构图,铺色,然后用色彩理论指引学生填色完成。这教学中观看对象有如虚设,基本靠理论来引导学生完成一种概念对象。这根本没有直观对象来发现对象变化,“观看”过程中比较看中对象的外在的形状,缺少观看物体对象的内在的变化。司徒立教授在中国美术学院教学中提出:”运用「现象学式的看」「以物观物」的方式,” 描写出眼睛所看物的视觉真实。教学过程中追问眼睛所看对象。即是让油画风景写生教学中“观看”回归到最源初点,寻找“存在的物”的“不断流变,不断生成”的形式与构成的新视觉,探索绘画的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多方面来引导学生“如何看,如何画”,激发学生对景作画的现场观看对象兴趣,激发从现实中发现新的视觉,让学生现场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性。打破原有脱离现场或无视现场的教学格局与存在的弊端。回归自然重新认识高校油画风景写生课程中的“看”予以重新阐释与定位,使该课程教学适应绘画的发展与学科的发展的趋势,使“教”与“学”充满活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要寻找绘画视觉的真实,观看方式必须转变。
高师院校美术中的油画风景写生课程教学在很成一段时间以来主要延续了苏派油画教学模式。在“表现”方面比较注重向对象的模仿,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模仿对象,强调艺术再现,训练学生写实造型能力,培养出基本是机械化的技巧。虽个别老师在教学中引用欧洲画家的风景写生教学方法,但也是停留在对欧洲某艺术家的画法研究或表面上精神层面研究,教出来学生的面貌整体出现趋向个人化,甚至直接抄袭某艺术家。这一油画风景写生课程教学过程只要进行自然色彩外光写实技巧与构图练习,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再现真实对象的能力,以此为基础进行主题性创作。这一过程再现是一种预设好的再象对象方法,并不是表现物体对象如何“在”。目前再现对象这教学方法已经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对油画的写实与历史题材、主题创作题材等创作比较有效。但是,这种油画风景写生教学模式训练的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这教学中比较表现对象的外在的形状,并没有切中物体对象的视觉真实。可以说师范高校风景写生教学方法中 “表现”方法出现了严重的弊端,虽很多老师在“表现”方法教学课题中做出很多改革研究,但只是停留在构图、色块、笔触、造型等方面改革研究。基本是换汤不换药,起不了大的教学作用!加上,当今艺术创作领域发生了翻天覆盖的变化,而呈现各种艺术流派、各种风格、各种观念同时并存的局面,趋向非写实艺术等对写生的影响,甚至言说绘画的死亡!导致学生写生乱涂乱画,甚至不画,直接影响到老师在教学上不教或无法教的局面。因此,要改变目前局面,在表现方面在现场面对自然不是再现对象而是表现对象如何在场,切中对象视觉真实。这要主体面向对象按当下感觉不断尝试修改画面,不断接近对象。正如贾科梅蒂所说:“敢下毁灭性一笔“”抹去重来,不断修改“。达到塞尚所说:“现场感觉圆满”。
结语:
近些年,高师油画风景写生课程经常外出写生,学生对油画风景写生的表现手法,技术,画面形式构成都有了更高的追求,这种趋势促进油画风景写生出现各种新的表现手法,大大提高了很多画家风景写生的能力,也出现了不少油画风景写生经典之作。作为高师油画风景写生课程,在高校绘画专业提升技能有着重要的环节。如何面对自然,在空白的画布上生成成画过程。这里过程涉及观看与表现两个层面,传统的苏派油画风景写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作为高校教学的需要。虽随着社会发展,图像技术的发展趋向成熟,科技发展普及化,人们获取图像越来越便利,人们观看图像逐渐代替了观看自然,但观看方式逐渐暴露出弊端。因此,改变观看方式,表现方法也随之而变,高师油画风景写生外出面向自然写生面临着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军伟.论油画风景写生色彩表现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大众文,2009,(7):19-20.
[2] 章文浩.油画风景写生中的观察与表现方式[J],艺术百家,2010,(6):251-252.
[3] 杨光伟.探析油画风景写生中的意境营造与意象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3,(15):22-23.
课题项目:2018年衡阳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改革课题项目“高师风景写生中‘观看’与‘表现’的教学方法研究”(编号:JYKT201807)
作者简介:刘力奇(1980.03-),男,汉族,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油画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