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德育教育有效性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黎新娥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黎新娥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义容中学,517463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正处于自身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应当时刻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进而使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的过程中更能找准自身发展的方向,为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现阶段初中教师应当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
        关键词:初中德育;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其各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使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作为身处青春期的学生而言,时刻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品德精神对于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质量展开研究,并提出几点对策。
一、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学习阶段,正处于初中生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极易受外在因素影响,对自身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教师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是为学生今后成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品德优良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作为初中阶段极为重要的品德教育工作,教师应当积极重视起来,加大德育教育力度,不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进而有效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对学生起到导向性作用,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在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切不可一蹴而就,这是需要教师在学生的日程学习生活中,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不断点点滴滴向学生渗透德育理念,使学生逐渐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之在未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基于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先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再逐渐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应当细化工作内容,将德育理念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使学生能够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有力基础。
二、初中德育教育有效性策略
(一)构建和谐班风,奠定德育基础
        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树立良好的班风形象是培养学生德育理念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当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做朋友,为自己和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有效的沟通桥梁,进而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日程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能及时给予解决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进步发展。

在课余生活中,教师应当时刻融入学生的小团体中,与学生一起游戏,不断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并结合有效的管理手段,逐渐提高班级班风的建设水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信任教师,了解教师,消除与教师之间的情感隔阂,促使学生能够向教师积极反馈自己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有效帮助教师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使教师能够利用更多的时间将心思花在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当中。教师应当时刻意识到,德育教育是无形的,但有效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是具有显著成效,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切不可忽视德育教育过程。
(二)发挥导向作用,增强德育渗透
        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若想切实落实德育教育理念,需要教师时刻将德育理念与实际管理工作相结合,使其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思想。例如,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首先教师应当对班级管理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比如对于学生的自习活动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巡查工作,如果发现学生在自习的过程中有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等情况,教师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节自习课,充分提高自习课堂效率。再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工作中,对于班级卫生死角或是在平时值日期间忽视的位置教师应当及时提出,并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教导学生要对班级工作抱有细心、认真的态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点一点的改进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处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选举班级管理干部,让学生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学生管理学生的过程更为有效,因为学生和学生之间日程接触更为紧密,最为了解学生的只有学生自己,因此,选定优秀的班级干部可对班级人员的思想有效地统一,同时还能减轻教师的管理压力,使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利用到德育教育工作中。
(三)加强学科渗透,提高德育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不单单局限于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对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也应当进行相对的调整。教师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应当想方设法地创新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德育理念。为此,教师可以积极与其他教师展开沟通交流,从而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研究德育理念,将其渗透至各科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进行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文章内容为学生传播德育理念,比如在进行有关爱国思想的文章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本课的基础知识内容,更要在学生掌握之后为学生灌输德育理念,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烈士陵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充分将德育进行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德育教育的高效性。
        总而言之,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影响下,更应当加强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初中教师应当不断挖掘有效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为其制定有效的教育教学计划,增强学生的德育理念,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学娟.刍议初中教师德育工作有效性提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0):49.
[2]刘国梅.如何提高初中教师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旬,2018,(12):336.
[3]焦宏伟.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师德育的有效性[J].华夏教师,2018,(3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