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生活化教育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雷卫东 何卫贤
[导读] 德育教育是为了教育小学生掌握除理论知识外各种有利于其发展的必备技能

        雷卫东 何卫贤
        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中心小学  726208        
         陕西省丹凤县第三小学  726200        
        摘要:德育教育是为了教育小学生掌握除理论知识外各种有利于其发展的必备技能,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是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课程。当前少数班主任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重视不足,其工作重心大多放在教材上,忽略了小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因此,班主任在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的成长发育,在合适的时间点为其树立卫生意识、培养安全意识、塑造道德意识,促进小学生精神力量的增长。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德育教育;意识
        生活化教育是班主任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事物作为教学载体,利用小学生更加熟悉生活事物的特点,提升小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亲和力,从而增强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成长的加速阶段,小学生对于外界事物接触范围逐渐增大,由于自身社会经验短缺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小学生犯错。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育方式,引导、改善小学生的思维意识,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小学德育教学教学内容
        (一)卫生意识
        卫生意识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卫生意识主要是指小学生对于自身及周围环境卫生的改善及保护意识,树立小学生的卫生意识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小学生由于外界卫生因素生理、心理疾病的几率,保障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指小学生对于周围潜在危险的预警及面对危险状况时可以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有利于减少客观因素对于小学生身心安全的威胁,使小学生了解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安全事故应对措施,从而降低小学生生活潜在危险的发生几率。
        (三)道德意识
        道德意识是指小学生受主观思想影响对于自身行为、言谈举止的约束力,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意识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个人素质,使小学生在为人处世时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进而塑造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
        二、小学德育教学应用措施
        (一)在生活案例教学中树立卫生意识
        生活案例教学是班主任根据教学需要,以生活中存在的实际案例带领小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知识的教学手段。班主任使用生活案例教学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于案例内容的认知,加深小学生知识理解,提高小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结合案例内容引导小学生树立卫生意识。
        例如:班主任利用生活案例带领小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案例内容为几个不良青年由于不注意自身卫生及周围环境卫生而导致身患疾病。“各位同学,结合该案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班主任使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第一位学生表示“老师我知道,案例中环境卫生本就恶劣,这几位青年非但不重视还随意丢弃垃圾,加剧环境卫生问题”,第二位学生进行补充“不注重环境卫生也不关注自身的个人卫生,染上疾病是必然的”。“大家说的都很对,那么面对这种卫生环境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班主任首先对学生观点进行点评,随后引导小学生对于卫生问题的思考。

一位学生说“如果是我的话我会第一时间选择就医,在确保自身卫生疾病得到治疗以后,再打扫、清洁环境卫生”,又一位学生说“我会先把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解决后再去就医,以免把卫生疾病传染给他人”。班主任使用生活情景教学的方式由小学生主动去思考卫生问题引发的不良反应,以负面影响增强小学生对于良好卫生意识的感悟,增强小学生保护卫生环境的动力,促进小学生个人卫生意识的培养。
        (二)在生活情景教学中培养安全意识
        生活情景教学是班主任结合教学安排为小学生营造特定生活场景,使小学生置身一种在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里进行知识学习,以寓知识于景的方式,提升小学生学生对于生活情景的感悟,保持小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活跃,促进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例如:班主任带领小学生模拟生活情景,增强小学生对于生活事物潜在危险的认知。第一个场景下雨天电线杆上的电线垂落在地面附近,“各位同学该场景存在哪些危险呢”班主任结合生活情景提出问题,一位学生率先回答“老师,下雨天道路湿滑,走路时容易跌倒”,另一位学生进行补充“老师,雨水是导体垂落的电线如果漏电的话很容易会引发出点事故,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两位同学观察的都很细致,那么这个情景又有哪些安全隐患呢”班主任展示第二个场景大雾天气路面能见度较低。一位学生表示“在这种天气下我们走在路上看不清周围的环境,容易出现磕碰事故”,第二位学生补充说“受大雾影响司机在开车时难以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稍有不注意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很好,各位同学都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两种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很常见,为了避免触电、车祸等安全事故的出现,我们在遇到这些场景式应尽可能的远离,使自身处于相对安全的环境里,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几率”。班主任运用生活情景教学的方式使小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其中,如临其境,激发小学生对于安全隐患的思考,培养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强小学生自身的安全保护能力。
        三、在生活拓展教学中塑造道德意识
        生活拓展教学是班主任将教学内容脱离校园束缚,利用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教导小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生活拓展教学以其丰富的知识内容、多元的知识获取扩大小学生知识学习面积的同时、拓宽小学生的知识学习渠道。班主任利用生活拓展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外生活实践中推动小学生的学习成长,促进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培育。
        例如: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班级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中再选择一人作为小队长,第一小组负责帮助校园周围有困难的人,如搀扶腿脚不便的老人过马路、在十字街头警示路人注意交通信号灯;第二小组可以以身作则,清除校园附近的小广告,帮助环卫工人一起打扫周边的卫生环境;第三小组则在校园中开展道德宣传活动,为其他小学生普及道德观念,减少“随手丢弃垃圾、踩踏草坪”等不道德行为的出现。班主任将小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增强小学生的社会道德实践能力,加深小学生的切身体会。在课外拓展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利用班级会议等形式,为小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分享自身在道德实践中的所作的事情及感悟的心得体会,提升彼此对于道德实践的理解,进而促进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塑造。
        综上所述,班主任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小学生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优势,在生活案例教学中树立小学生的卫生意识,使小学生懂得保护个人、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在生活情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小学生对于潜在危险的预判、预防;在生活拓展教学中塑造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利用社会实践积累小学生的心得体会。班主任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结合,为小学生带来丰富、精彩的教学体验,以合理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吸收,提升小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同时,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最大程度推动了小学德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华.回归学生生活 提高德育实效——对小学品德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8(22):11-12.
[2]刘晓敏.小学德育教学生活化促学生全面发展[J].中华少年,2018(19):211.
[3]潘小斌.德育生活化,品格言行化——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化问题[J].中国教师,2017(14):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