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习题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黄厚青
[导读] 物理习题是连接物理教学的桥梁,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

        黄厚青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第五中学365056
        [摘要] 物理习题是连接物理教学的桥梁,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与教和学相关联。教师精心设计好的习题,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从习题设计要以《物理课程标准》为准则;习题设计要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习题设计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习题设计要加强各相关知识点的串联四个方面论述个人观点。
        [关键词] 习题设计  课程改革   新颖有趣  串联
        物理习题是连接物理教学的桥梁,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与教和学相关联。精巧的习题能承上启下、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协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素质,能让老师从学生解题过程中反馈的信息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习困难,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以达到最有效率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好的习题,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设计习题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观点。
        一、习题设计要以《物理课程标准》为准则。
        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每一章节的习题前,首先要认真研究《物理课程标准》,对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要了如指掌。习题设计时要以教科书、课程标准为依据,精选、设计符合实际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习题,习题要紧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紧扣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师切忌设计一些超出课程标准要求,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繁、难、偏、怪的习题。让学生做习题时无从下手,找不出解题的思路,从而使学生望“题”生畏,打击他们的解题信心,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老师的课堂教学成果无法体现。
        二、习题设计要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
        (一)习题设计要注重情境设置。
        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与社会、生活、科技等有关的信息,通过解题培养他们的情商,往往会在题目中设置情境。我们应时常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收集、积累有用的信息。在习题设计时,可以把有关的信息直接或加以改造后融入其中,让习题有一定情绪的色彩场景,使习题新颖而不陈旧,灵活而不机械。例如: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奔月后,举世瞩目,让中国人民更加自豪。“嫦娥”在奔月、绕月运动、收集反馈月球信息等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我们把“嫦娥” 奔月、绕月飞行的画面截取,作为资料,再配合生动的文字说明,在讲解运动与静止、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电磁波、新能源开发利用等知识时,可以作为设计习题的情境,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这种有社会生活情境,新颖灵活的习题,能激发学生欲望,引起学生共鸣,产生一种吸引力,诱导他们去做题,一旦问题解决了,学生会有愉快感,有享受感,对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有促进作用。
        (二)习题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学生都希望老师上课生动有趣,课堂要有活力,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知识基础,还要有幽默的语言,轻松愉快地开展教学,让课堂学习氛围浓厚。作为习题,特别是课堂习题,不能平淡,不能让学生只为做习题而做习题,要尽量使习题“活”起来,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例如:讲解声现象知识时,可引用语文中的“隔墙有耳”、“闻其声不见其人”等有情趣的题材出题,考查学生有关声学的知识。这些习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做题动机,让他们自觉而又认真完成作业,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三)习题设计要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注重“立德树人”。
        素质教育要求老师授给学生“鱼”,同时还要授给学生“渔”,即老师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认为,通过设计好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逐渐发展各种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要达到此目标,老师在习题设计时要把握:1.习题要有阶梯性。设计习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做到习题难易度适中,要有阶梯性。可在一道习题中分设若干个小问题,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解答,把较复杂的题型简单化,符合学生的分析思维发展要求,减少了学生的解题困难,减轻了他们的解题负担。2.习题要有开放性。传统的习题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程度,能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解题规范。而开放性的习题能在此基础上,挖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习题设计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积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后,渴望学有所用,希望能把知识服务于社会。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渗透到习题中。引导他们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熟练地运用已知知识去解决生活、生产中出现的有关物理问题。例如学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有关因素”的知识后,我们可以联系我国某些地区干旱缺水情况,让学生思考:如何采取有效的办法,减慢庄稼地里的水的蒸发,使农作物正常生长?这样让他们在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亲身实践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感知到知识是有用的,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
        四、习题设计要加强各相关知识点的串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复习课),若有可能,会系统的归纳知识点,把已学知识进行联系、迁移,使知识网络化,便于学生的比较、理解、掌握。我认为通过对综合习题的训练把各相关知识点的串联起来,也是一个行之有效且很好的方法。我在复习电学部分的知识时,设计了一道练习:有一盏白炽灯,标有“220V,100W”的字样。求:(1)灯丝的电阻、额定电流。(2)灯正常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3)1KWh的电能可供它正常工作几个小时?(4)若灯丝断了,重新搭好,灯的亮度怎么变化?(5)与“220V,40W”的白炽灯比,哪盏灯灯丝更粗?(6)若把该灯与电阻值为484欧姆的电阻串联,接入电压是220伏特的电路中,灯的实际功率是多少?通过这道题从各个角度的变化,把学生的电学知识(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联系起来,有利于他们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新教材呼唤新教法,教师更新教学手段。作为物理老师,在物理习题设计中要有创新,要能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具有代表性的、新颖有趣的习题,让学生在愉快解题过程中,学习和夯实好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①《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03期《关于数学作业的思考》胡惠颜
        ②《福建教学研究》2002-02期《化学习题课教学体会》林频
        ③《福建教育》2002-09期《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指导》曾柳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