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微课在普通高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黄凤玲
[导读] 本文讲述了“可视化”微课在普通高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
 
        黄凤玲   
        广东省清远市源潭中学    511533
                                
        摘要:本文讲述了“可视化”微课在普通高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微课的制作入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有效应用
        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授课方式紧跟时代的步伐,都发生了悄然的改变,连手机这种通讯工具也成了各种学习平台的载体,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重要工具,自然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也就成了老师努力的方向,随着教学的改革,教学实际的需要,“微课”也逐步走入教学中,在国外,微课资源网站有Khan Academy、 TED-Ed、Teacher TV、Watch Know Learn。其中Khan Academy和TED-Ed最具影响力。在表现形式上除了常见的真人演讲、还有动画、电子黑板等、并配有字幕和知识介绍[1],“微课”又名“微课程”也即“微型视频网络课程”,他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2][3],他是2013年由胡铁生老师提出来的,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疑难问题,习题,操作等开展的教学,是一种线上课程,他的优点: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选择性学习需要的内容,他是一种碎片式的教学,内容少、精,针对性强,耗时短,非常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学习者自我指导、以人为本是智慧学习的目标[4].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乔纳森(2007)提出: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退出教学过程的主角位置,支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建立[5],根据我校农村普通高中的实情—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上课听不懂,或是听得懂但是课后不会运用,不会做题。而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目标明确、内容单一、重点指向”等特征,而且学习时间不固定正好能解决我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强,既注重理论知识又注重动手操作,要求非常严谨的一门课程,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严谨性,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门要求高、难度大、非常复杂难懂的课程。那么如何有效的把“微课”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来,帮助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有效的学习是一个“预习、课堂、复习”的完整过程,微课的设计需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建设配套资源,微课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否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设计优美,内容完整,还要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习者有一个舒适的学习体验,学有所获。下面从三方面来说明。


        一、有效利用课前微课
        很多学生学不好数学,大多归因于信心不足,兴趣缺乏,而信心、兴趣多来源于“知识的领略”,如果开始预习就看不明白,无从下手,那么学生自然就没有信心学好,就会对学习产生畏惧,失去学习的动力,而课前微课就是专门为预习而准备,知识点主要选取较难的定理,性质,概念,并进行相应的知识方法归纳总结,帮助那些预习有困难的同学而设计的,比如,我们在讲三角形的边角互化问题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课前微课,通过问题展现常见的边角关系,抛出要解决的问题,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思考,呈现相关的知识点,正余弦定理及其相关的变形,强调一个等式中出现的边角关系。同时,相应的给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思考,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学生可以对照课本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不同时段灵活的、选择性的学习微课,不明白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的学习,这样可以帮助绝大部分同学有效的预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课堂上由于基础相差太大,参差不齐,“上课难,难上课”的局面,课前微课,可以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信心满满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灵活处理课中微课
        数学课不同于英语课这些语言类的课程,英语课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设计一个微课来说明一个知识点,或一个语法的特征,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课堂兴趣,但是数学课就不一样,数学课需要的是体验,亲身经历,实践,所以,很多时候更多的是要采取多媒体辅助,黑板实操演练为主要模式,那么数学的课中微课如何设计,设计了又有何意义?这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在我们“可视化”微课的研究中,我们既不能脱离教学的传统实操板书模式,也不能忽略了我校的学情,学生基础差,普遍上课不能完全听懂,或是听懂了课后无从下笔的特性,所以,我们是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先一步一步的实际演练,然后,再配有相应的“可视化”微课习题讲解练习供学生消化理解吸收,并附有针对性的方法归纳总结。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节省课堂讲解、板书的时间,而且可以供上课没有掌握的同学课后选择性的反复查看,其实课中微课主要是为课后巩固学习服务的。
        三、课后微课做好巩固加强提升
        制作的课后微课,主要是为更好的掌握课中内容服务,供大家巩固知识,同时做一些相应的提升,那么课后微课如何制作,首先,要紧跟课堂内容,不能脱离知识轨道。其次,要对课堂有一个查漏补缺的作用,对于课堂没有涉及的又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放在课后为讲解。最后,要对知识有一个提升拓展的作用。比如,我们在设计边角互化的课后微课时,先是紧跟课堂知识例题给一道变式,学生可以停顿先解答,然后微课点播方法,放映详细的过程,不需讲解,然后把他进行拓展,放到三角形当中来,结合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解决综合性的三角问题,以达到一个升华的过程,做到与高考考题、考点正式接轨。
        鉴于“可视化”微课学习时间、地点、内容的选择灵活性,对于数学的有效教学是非常有利的,不仅可以减轻教师反复讲解知识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可以有效的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课堂的步伐,都能学有所成,成绩总体上有一个大幅度的平行增长,比如,在我们实验的班级当中,不仅平均成绩比非实验班级成绩提升得快,幅度从3—6—10分的不断增长,而且总体成绩趋于平衡,绝大部分成绩居中,改善了原来的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实践证明:有效的利用微课,高效的制作微课,用最适合学生的微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习成绩,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共赢。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杨义.国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 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2]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5):38-44.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北京: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Myung-Suk Lee, Yoo-Ek Son. A Study on the Adoption of SNS for Smart Learning in the  Creative  Activit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eation and Learning ,2012,(1):1-18.
[5]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105(4):8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