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巧妙运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 吴恩建
[导读]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吴恩建
        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第二小学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技术优势十足,为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学习提供着支持和帮助。数学教育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合,才能够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获取渠道,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资料搜集、有效互动能力,助力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标有指出,现代数学教育需要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问题解决、数学思考、知识技能协调平衡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做好知识渗透,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学无止境以及学以致用在数学这门学科上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要保障学科逻辑连续性,潜移默化左右学生思维,助力学生数学思维成长,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学生思维培养问题
        首先当前不少教师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认知和培养的态度不够端正,不够重视。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更偏重于形象思维,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必须完全围绕形象思维教育。因为此时学生的思维已经有在开化,渐渐形成抽象逻辑意识。也就是说小学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启蒙重要阶段。当然小学生缺少足够的生活经验,所以接受事物的过程中,难度较大。直观的操作和图形理解,才能够帮助学生认知。不过有不少教师过度强调直观操作,没有考虑学生抽象思维培养结果和过程,不少学生久而久之出现了严重的思维固化问题。
        其次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不够理想,思考时间有限。小学生年纪小,没有良好的自律能力,无法在课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不少教师本身素质比较差,落后的教育观念、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学生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一些学生陷入思维停滞问题。被动学习知识无法助力学生能力发展。
        最后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积极性,思维理解能力差。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好学生思维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和规律。小学生理解问题的时候,只能看到表面。此时需要教师给出多向性、灵活性、独立性、创新性思维培养,探究规律,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开放的成长,而不是被动的学习。
        信息技术背景下,计算机已经成为了课堂的常客。教师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精彩、趣味的声音、图像资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特长的空间和条件。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与时俱进。做好与学生的互动,才能够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数学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一)转化抽象概念
        过去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都会将板书教学作为主要手段。学生被动、机械式的学习,效果十分有限,并不能保障学生全面养成扎实的学习素质和能力。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改变这一局面,信息技术能够将丰富感性的材料与抽象概念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得到直观、形象的认知,让学生透过思考看本质,总结事物属性特征。学生在形象化展示中,深入理解概念的延伸含义,对概念建立了深刻印象。如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多边形的边角特征,并通过移动、组合等方法,变成学生熟悉的图形。原本很多学生在看到多边形的时候表现十分茫然,而在有了这种教学手段的支持后,学生则可以很轻松、顺利的学习知识。形象、直观、动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中形成了逻辑能力。
        (二)情境化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突出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学习氛围,指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学习《圆》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设计这样的情景,画面中某公园举行推轮胎比赛,参赛选手有小明、小鹿、小皮、小枣。这四名参赛选手推的轮胎形状不一,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圆形,还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因为形状不一样,所以大家的速度也不一样,请问大家能不能提前预测出准确的比赛结果。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条件判断,推圆形轮胎的人速度最快,能够拿到第一名,因为圆转动起来很方便。用这个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了圆的特点,学生形成了强烈探索欲望。
        (三)生活化问题
        生活本就是一个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白,理论知识本就是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数学思维,实现大社会与小课堂的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这对于学生开发思维有很大帮助。比如学习统计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大屏幕播放一条街道的5分钟录制视频,学生自己来观察与统计,能够获得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数学源自于生活,数学教育需要利用生活常识。当然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要体现和确保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得到充分开发,使学生具备学以致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珊珊.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10):90-91.
        [2]刘占恒.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34):135-136.
        [3]林瑛.基于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的课堂回应,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7):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