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   作者:魏玉霞
[导读] 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


        魏玉霞
        青海省西宁市玉井巷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部分学生因为自学能力较强,从而对本章要学习的课程已经提前预习完毕,并且连课后练习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不懂得自主学习,导致上课听课效率极差,课下练习题也没有办法及时完成。面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及时的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增加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同时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课下鼓励学生积极复习。
        关键词:自学能力;小学数学;布置任务;师生互动;鼓励复习
        自学能力指的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看管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主动并积极的去学习的习惯,学生拥有自学能力,是让教师非常欣赏并赞许的。然而,小学课堂中很少有学生具备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到帮助学生培养这种能力,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状况,为学生制定正确的学习方针。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自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进行过一番讨论,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经验。
        一、布置预习任务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一个学生只有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后,才能够逐渐的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每节课开始之前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长期训练下养成这样一个预习习惯。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哪怕没有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也会自觉地想起在自己学习之前需要先进行预习。
        例如,在教授“四则运算”过程中,教师首先在课堂开始之前告诉学生:“本章节我们要讲四则运算,希望大家在学习这堂课之前能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所了解,知道什么是四则运算,咱们之前所接触到的运算类型都有哪些?”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做课前预习,学生在接触之后,首先会感到很新奇,对课本的新鲜事物和知识感觉有趣,在经过多次的实践之后,学生会渐渐的喜欢上课前预习这一个环节,此时的学生才算作锻炼出了自学能力的雏形。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是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的将课本知识记住在脑海之中,因此,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觉得轻松,这有利于学生日后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增加师生互动
        学生的自学能力展望到了何种程度?对于自学能力的锻炼需要用到什么方法都需要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由于教师的时间限制,课堂的师生交流恰好成为了教师教导学生去锻炼自学能力的一个平台。

通过提问的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教师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点内容掌握的提问,也是对学生最近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帮助和解答,倘若一个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及时的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例如,在学习“运算定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明白这部分内容十分简单,对于已经预习过的学生来说是没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提问,进而掌握学生自学能力的进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在预习课程内容中发现了什么问题?预习过程中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出现了这种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通过对学生预习过程的提问,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快地,更好地掌握自学能力的要领。增加师生互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塑造人生观,世界观,并且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掌握有着重要作用,希望教师能够重视这一方法。
        三、鼓励学生复习
        在教师教授完一节课程之后,复习成为了学生再次巩固知识,增长写题技巧的一种实用方法。而这种方法恰恰也是考验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够及时的复习,也就证明了这位学生并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需要教师去帮助学生和提醒学生复习。小学学生由于天性好玩,因此对于复习的重要性并没有多少概念,教师通过鼓励小学学生复习,成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例如,在教授“营养午餐”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并不是教科书中明确规定的重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很容易放松警惕,即使有的学生有复习的习惯,但是看到并不是规定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会因此放松,不再复习。但教师要知道让学生去复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这节课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说:“虽然本章节的内容没有上一章节那么重要,那么有趣,但是我们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仍然需要坚持每节课课后复习的良好行为,这样对我们之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课后复习的重点不仅仅是复习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习惯。
        总体来说,拥有自学能力的小学生,往往会表现得比其他学生更为出色,这也是为什么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之上。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和增加师生互动的时候,要注意到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应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最好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变通,鼓励学生积极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希望教师能够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高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史海蛟.如何在小学数学复式教学中教会学生自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8)
        [2]马艳辉.浅谈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