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19期   作者:裴依娜
[导读] 本文对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进行了研究

        裴依娜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第五高级中学    311200
        摘要:本文对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价值和具体方法进行了阐述。为了贯彻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大单元的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学生的重要学习科目,是实现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如今,新课标强调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且《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两份文件中也明确地提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考察。因此,教师就需要将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纳入教学优化的目标之中。
        一、核心素养简析
        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可知,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具体要求的必备技能和关键能力。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极为重要。能否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已经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对于核心素养本身而言,其在不同的学科中有着不同的体现,对于高中数学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进行可以有效得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它是基于整个单元或整块内容的教学设计,改变了过去教学中教师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忽视知识间联系的教学设计模式,有利于数学方法的展示。大单元数学教学的进行,体现了数学的整体化思想,其强调在维持单元整体性的基础上,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更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从大单元教学设计入手,调整教学的主要结构,凸显知识之间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三、大单元教学设计相较于课时教学设计的优越性
        课时教学设计虽然更细化,但其所针对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同一课时进行,其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同一章节中不同小节的知识存在着密切联系,而教学设计总是会基于单纯的一课时来进行。这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是相对孤立的。这一教学设计造成的不利影响,在进行综合复习时就会凸显,具体表现为学生综合题目解答能力弱,对章节知识联系的认识不到位。虽然这也可以在复习课通过整体化复习来改善,但相较于在新课教学环节进行调整而言,其效果较差。
        四、达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的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实施分析
        (一)通过教学研究,确立单元内容
        为实现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构建,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单元教学内容的确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结合当前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立大单元教学内容的边界。并选择将哪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构建教学大单元。但大单元教学设计并不是单纯的指围绕着课本教学单元所进行的教学设计,而是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将相联系的几节教学内容通过重新分割和划分,凸显出数学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构建新的教学大单元。
        (二)分析学生现状,确立教学要素
        教学要素的确立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第二步,其主要包含六个要素,分别为:数学要素、课标要素、学情要素、教材要素、重难点要素以及教学方式要素,这六个要素的确立与设计是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构建的保证。
        数学要素的分析主要是指本单元教学知识内容中所涉及到的数学本质、数学文化与数学思想等。教师需要了解本单元知识内容在整个高中学段中所占有的教学比例,对本单元数学知识的地位有明确认知。课标分析则是为了明确新课标对当前教学内容所提出的要求,设计具体的单元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为了探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规划具体的教学要求,为分层教学的架构提供条件。教材分析则涉及到内容具体设计上的编录,教师要确定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是否遵循教材,进而对教学内容的展现顺序进行调整。重难点分析即是针对本教学单元的重难点内容,目的是要凸显出其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内容。
        (三)结合单元分析,构建单元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的架构是教学设计中的总导向,与课时教学设计中的目标设计类似。目标设计是对整个教学设计的统领,在其基础上分析,才能实现后续教学流程设计的延伸。教师要结合对应教学单元的内容,设计具有与整体性和统领性的教学目标,但需要理解设计误区,单元目标设计并不是课时目标设计的直接累积,而是联系前后课时关系而创建。
        (四)结合教学需求,合理划分课时
        具体课时的划分是需要教师关注的一个问题,虽然教学设计是以单元化而进行的,但具体的执教过程还是需要教师以课时的形式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在过去的课时教学设计中,教师倾向于按照教材中的小节设计来安排具体的课时。而在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可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沿贯传统的设计来进行教学课时的安排,二则是从整体性出发,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调整,合理编排新的教学顺序。
        (五)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教学流程
        单元教学流程的构建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主题部分,包括了具体的流程设计和内容。单元教学设计是一个面向较多知识条目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其强调的是知识的整体性,所以需要从单元的总体出发,逐步细化构建。在教学中,教师可按照单元的教学目标将整个单元教学过程阶段化,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个阶段去构建具体的课时,设计并细化教学的具体流程。教学流程的创建需结合实际对可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保证教师的教学设计得以有效的实施。
        (六)分析教学得失,实施反思评价
        教学评价和反思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涉及到教学开始前和教学完成后两个部分。在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联系教学的情况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教学评价的标准,将其纳入教学评价之中。构建的标准除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之外,还要包含核心素养发展和实际听课参与情况的设置。在教学完成后,再根据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评价,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要能对教学的设计进行反思,对教学行为的优劣进行判定,尝试着寻找可以优化的细节,就可以逐步有效地优化单元教学设计。
        (一)利用可用工具,开发教学资源
        在实际的单元教学开展中,教师要从更宏观的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观察设计,这就需要教师搜集大量的教学资源,仅评测对教材的分析是不可取的,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借助其与互联网络相连接的特点进行可用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师在其中搜集的资源可以是其他教师的教学心得,也可以是一些优秀教案的设计,用以参考和借鉴。
        (二)成立教研小组,实现合作设计
        大单元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对大量的教材内容进行处理,而这是单人很难完成的任务,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单元教学设计的改良也需要组内教师的协助,所以在大单元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成立教研小组,由多名教师共同开展单元设计构建的活动。而通过合作构建的单元教学设计,也就可以应用在多个班级,这对于单元教学设计的后续优化也是相当有利的。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构建,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而为了达成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构建,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从单元知识的联系进行研究,分析构建具体的设计,使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清晰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吕世虎,杨婷,吴振英.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以及基本操作步骤[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04):41-46.
        [2]魏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J].数学教学研究,2017,36(02):22-24+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